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回望五寨
2018年09月16日 11时16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郝永峰

这是一方历史与文化滋养的沃土,新石器时代的曙光闪耀昭昭史迹;这是一座战火与豪情淬炼的城池,唐军宋将的风骨雕刻出烈烈图腾;这是一处农耕与游牧交织的地标,汉蒙交融的演变积淀下灿灿文化。五寨,一颗镶嵌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素有“晋西北乌克兰”之称。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因明嘉靖十六年建前所、右所、中所、左所、上所五座寨堡而得名,是古时重要的军事要塞。沧海桑田,岁月更迭,生态的滋养和历史的浸润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孕育了独特的人文基因和灿烂文化。

历史厚重 底蕴绵长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的活动就点亮了五寨文明的曙光,也将五寨推向了历史的长河。

起春秋秦汉,历魏晋隋唐,及宋元明清,五寨的形象始终是威严的、刚烈的、热血的,是戍边保疆的前沿,是烽火狼烟的要塞,是金戈铁马的沙场。

荒野古垣,武王城述说着唐将攻陷遮掳军的豪情;清风拂山,点将台矗立千年镌刻着杨家将的丰碑;青草萋萋,开平王长眠地下守护着开疆拓土的遗志。这里是兵家必争的要地,也是佛家清修的圣地。海云寻佛的足迹在这里弥留;南禅寺的梵音逐渐抚平战争的伤口;僧墓砖塔独傲苍穹传递着佛法无边的尊严。白云、青山、古寺,烽火边城的历史,佛教文化的绵延。五寨就是这样,一边攥着拳头抵御外敌的侵略,一边摊开双手接纳世俗的无常。

钟灵毓秀 物华天宝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五寨难以寻觅的生态文明藏在一条百转回旋的沟谷,它是北方的九寨沟,是黄土高原的翡翠长廊。

82万亩原始次森林覆盖的管涔山脉,险峻奇美;华北地区罕见的亚高山草甸荷叶坪,翠蔓深邃;造化自然堆砌嶙峋怪石,鬼斧神工;清水涟涟奏响高山流水,欢快激越;银盘蘑菇藏匿山林,名扬天下;野生毛尖自然一品,功效神奇。五寨是桃源秘境的乌托邦,也是田园牧歌的理想国。

63万亩绿色柠条坚守东西两梁,诞生了华北最大的狩猎场,天苍苍,野茫茫,铺展在天地间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动画卷。河流众多,“坐在水库”上的县城构建了发达的灌溉系统;沃野茫茫,80里平川孕育了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的诞生。从“山药、莜面、大皮袄”到“豆腐、粉皮、野生菇”再到“茴子白、大葱头、五寨的萝卜赛人参”,农作物的发展是山水土地的滋养,也是五寨人辛勤劳作的结晶。

人文荟萃 源远流长

城的发展史终归是人的传承史。五寨,这块带着历史体温和自然造化的土地,历经千年淬炼,锻造出了独特的人文传承。

当帝王将士将长城筑上大洼山、黄草梁和荷叶坪,想要分割草原和中原的时候,却不曾想过民族融合显现得更加坚韧。

八大角秧歌,这种起源于元朝,融歌曲、舞蹈、插科打诨、竞技杂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既有汉族飘逸的优美舞姿,又融合了鞑靼民族豪放粗犷的舞蹈动作。迄今,八大角秧歌依旧是当地岁尾年初的重要民间娱乐,是蒙汉两大民族文化交融的延续。

捏面鱼,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面塑却暗藏着战争的符号。“七月十五送面鱼,八月十五杀鞑子”,有谁想过,雕琢精美的面团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近似荆轲刺秦般的悲壮和烽火传信的机敏。如今,褪去战争的意味,捏面鱼已成为绽开在五寨妇女手中的艺术之花。一团发好的白面、一撮黑豆、一把剪刀、一只木梳,揉、搓、剪、压,几经塑造,面团幻彩重生、别有情趣,寄托着一方百姓的情思和希冀。五寨烩菜,闻名一方的风味美食,也同样裹挟着历史的印记。这道起源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兴盛于民国的菜品饱含着的是民间百姓对奸臣秦桧的讽刺和痛恨。“熏鸡烤鸭鲍鱼汤,不如五寨烩菜香”,朝代更迭,五寨烩菜的做法也几经改良,早已成为当地的家常小吃,也是享誉晋北的特色名吃。

花开陌上,静水流深。无论战争还是和平,生活在五寨的人民总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精致来。于是这块土地有了悲怆粗犷的道情,有了精美绝伦的剪纸,也有了技艺精湛的布艺。

历史灿烂而有锦绣人文,山水奇绝而生万千气象。穿越历史的长廊与战争的迷雾,五寨正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与时俱进的品格崛起于黄土高原。一座座公园惊艳亮相成为县城新地标;一条条道路竣工通车维系着“三省交汇地,七县旱码头”的壮阔图景;一幢幢高楼次第而起彰显出五寨人民的无限活力。

五寨,一片神奇而瑰丽的土地!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