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忻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2017年07月24日 11时08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我市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外揽王建鑫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多元文化并存,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着发展全域旅游的明显比较优势,在全省三大旅游目的地、十大精品线路中忻州分量很重,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合力并举,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忻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如今,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风生水起,旅游文化良性互动,创新不断的文化旅游产业,正以她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青睐目光。

——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我市以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区、芦芽山自然生态旅游区、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雁门关边塞文化旅游区、黄河民俗文化旅游区和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为核心的“五区一线”大旅游板块格局已经显现,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790人次,同比增长4.7%;接待国内游客2113.88万人次,同比增长23.75%;旅游总收入188.05亿元,同比增长27.19%。

——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省政府确定的19个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基本完成,市政府确定的15个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市外事侨务旅游局更名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挂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牌子,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代县、宁武、河曲3县的旅发委(文旅委)完成组建。成立了原平市天牙山等9个景区管委会。市政府先后与浙江银泰旅游产业集团签订全域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与星景生态等大集团签订旅游项目PPP合作协议;宁武县引进香港巨遨集团开发芦芽山景区,并与中景信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定襄县引进山西交投集团开发凤凰山景区,与山投集团签订了“ 农业+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代县吸收民间资本开发雁门关、赵杲观景区;五台山景区、雁门关景区与银泰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两权或三权分离,全市旅游产业迈出了市场化、集团化的实质性步伐。

——规划体系初具雏形。市本级、11个县(市、区)、25个景区(点)共37个旅游规划、8个乡村旅游扶贫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付诸实施。《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按法律程序启动。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市级旅游规划为统领、五大旅游区旅游规划为支撑、重点县(市)旅游规划为骨干的旅游规划体系。同时,成功搭建融资平台,成立了忻州汇丰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繁峙滹源旅游投资公司、宁武芦芽山旅游投资公司等一批县级旅游投融资平台开始运营。

——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运高速、五保高速、灵河高速、大西高铁、五台山机场等相继建成,旅游交通明显改善。在忻州汽车客运中心设立旅游集散客运中心,开通了忻州——五台山、芦芽山、禹王洞等景区的往返旅游直通车。强力开展旅游厕所革命,重点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步道、旅游厕所基本配套。特别是大手笔连续五年大干城建和“五城联创”,大大增强了全市的旅游承载力,我市已成为宜居、宜游、宜业,令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文化旅游城市。

——旅游形象大幅提升。自2012年起,连续5年在央视、凤凰卫视等大型媒体进行旅游形象宣传推广,荣获央视等五家机构联合颁发的“ 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称号。2016年,举全市之力积极申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 心灵之舟”旅游品牌宣传成效显著,荣获“最具魅力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称号。2017年,“五台山号”旅游列车成功冠名,成为忻州通向京津冀的一道靓丽风景线。2月16日雁门关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市国家级5A旅游景区达到12家;宁武芦芽山景区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岢岚古城、繁峙滹源、静乐天柱山、原平市天牙山和滹沱河水利风景区正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景区建设提质升级加快。同时,我市不断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先后成立了旅游联合执法监管领导组和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了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机制、联动协查督查督办机制、违法违规信息共享机制、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考核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促进了旅游景区和企业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净化了旅游市场,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经济竞争力和带动力。宫殿煜 赵永功

(责任编辑:李冬梅)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