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娱乐频道>>娱乐>>正文
上越70年:经典够辉煌 新创需努力
2025年07月17日 11时26分   北京青年报

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红楼梦》称为越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剧目,应该会得到大部分熟悉喜爱越剧的观众认可。两部作品影响力之深远、生命力之强,置于整个戏曲艺术中来看也堪称经典。因而,当越剧界的王牌剧院、众多越剧流派的诞生地——上海越剧院在院庆70周年之际晋京展演,依然把《梁祝》和《红楼梦》作为演出剧目,显然能为观众理解。上海越剧院的荣光和辉煌,很大程度来自于这两部经典之作的深入人心。

章瑞虹饰梁山伯 方亚芬饰祝英台

单仰萍饰林黛玉

赵志刚饰贾宝玉 方亚芬饰林黛玉

章瑞虹饰梁山伯

斯钰林饰梁山伯 徐晓飞饰祝英台

两大经典太有看头

两台戏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来自传统,是女子越剧树立清新委婉爱情叙事的核心剧目之一,《楼台会》一折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曾被拍成电影。1952年,越剧改革领路人袁雪芬和范瑞娟以此剧参加声势浩大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得到广泛好评。在百废待兴的社会形势下,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拍摄,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于1954年8月公演,成为全国观众熟悉越剧的第一名剧。银幕之下,该剧是上海越剧院常演常新的招牌剧目,在袁雪芬、范瑞娟版本外,傅全香、范瑞娟合演的版本被中国唱片社录音发行,风靡全国。

相比之下,越剧《红楼梦》则是凭空而起,把上海越剧院推向了新高度。该剧创作时值上海越剧院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黄金期,经徐进、吴琛、顾振遐等编导音专业人士妙手合作,1958年2月首演轰动一时,成为现象级作品,主演徐玉兰、王文娟宛然成为观众心目中贾宝玉、林黛玉的化身。除了两位主演,《红楼梦》还展示了上海越剧院雄厚的演员阵容,徐天红、周宝奎、金采凤、吕瑞英等一众配角后来都成为开宗立派的艺术家。

1962年该剧拍成彩色电影,当年11月在香港连续放映38天、400多场;1978年至1982年在中国内地上映,观影人次12亿,风靡一时。这两部戏让越剧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走出了江浙沪,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剧种。

人才是靠剧目锤炼出来的

我们难以想象,在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红楼梦》中,深入人心的红楼人物扮演者欧阳奋强、邓婕等演员,时隔近四十年还能继续出演同样的角色,但越剧却能——享有“越剧王子”称号四十年的赵志刚,在63岁的年纪还能以极佳状态演出贾宝玉的少年忧愁、憨态痴情;更令人赞叹的是单仰萍,她一上台,面目神态就是“活黛玉”,眉弯蹙蹙情深满怀,声腔演唱、表情动作已与人物融为一体。这固然是戏曲舞台与观众距离较远及诗化写意风格带来的特殊美感,但也不能不感叹是几位艺术家的深厚功力让观众深深陶醉。

但是,我们不能不意识到,此次登台的方亚芬、章瑞虹,以及缺席的钱惠丽这一代演员,都是经过各流派剧目和新编作品的千锤百炼,才成为宗师之后一代挑大梁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梁山伯和祝英台。现在六十岁上下的这代越剧艺术家,有着丰富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创造力。

赵志刚是上世纪80年代便闻名全国的越剧男小生,以继承尹桂芳流派剧目为观众喜爱,《沙漠王子》《何文秀》《浪荡子》在江浙沪家喻户晓。在其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还创造演出了《汉文皇后》《花中君子》《家》《赵氏孤儿》《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新暗恋桃花源》等各种样式风格的作品,戏路非常宽。方亚芬亦如是,作为袁雪芬派花旦挑梁人物,她既有《祥林嫂》《西厢记》《梁祝》等经典传承,又有《早春二月》《玉卿嫂》等新创作品。即便在越剧观众心目中被定型为王文娟后林黛玉不二人选的单仰萍,也有《家》《舞台姐妹》等优秀新戏传于舞台。

正是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才使他们在经典演绎上游刃有余。事实上,上越《红楼梦》经典版本是徐玉兰、王文娟创造的,钱惠丽、单仰萍复制了这一流派精华,而赵志刚、方亚芬版本能在经典之外重作新声并为观众普遍认可,与其说是继承,毋宁说是两位艺术家以极高的创造力,重新塑造了越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声音面貌和流派形象。

中生代底气还不够

上海越剧院以赵志刚、钱惠丽、单仰萍、王志萍、章瑞虹、方亚芬等为代表人物的艺术盛况,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经呈示。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代人的舞台盛况终究会有落幕的时候,在纪念上越建院70年的今天,检阅赵志刚、单仰萍之后的主力军,情况又如何呢?

从上越这次晋京演出的五台戏来看,情况应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剧院经典作品的魅力没有打折,演员质量、团队实力在全国越剧界依旧领先,形成花团锦簇、各呈其妙的艺术景观。杨婷娜在越剧观众心目中已是钱惠丽之后徐派贾宝玉第一人选,此次她与单仰萍、忻雅琴师徒合演《红楼梦》,气场强大形神兼备,让观众看到了经典作品传承的原汁原味。王清、俞景岚演出的尹袁版《红楼梦》,俞果、陆志艳演出的徐王版《红楼梦》也都曲尽其妙。《梁山伯与祝英台》此次演出两个流派版本,除了章瑞虹、方亚芬外,还有王柔桑、斯钰林、盛舒扬、徐晓飞四位中生代名演员出演,流派韵味浓厚,演出质量高企,让现场观众过足戏瘾。

忧的是,中生代演员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艺术成熟度和知名度,更未达到和上一代明星同样的舞台历练程度。在上海越剧院中生代演员中,“贾宝玉传人”杨婷娜、“梁山伯传人”王柔桑以及饰演林黛玉的李旭丹、忻雅琴,饰演祝英台的盛舒扬,是今天越剧行业的中流砥柱,她们出色的声腔演唱、身段表演和人物塑造能力,超乎同侪,足够站在聚光灯中心。但是,与上一代明星相比,她们参与创作、排演的新戏还太少,为观众普遍认可的更是不多,这就使得她们在攀爬越剧艺术高峰时,缺了一点自信和实践的历练。

杨婷娜、李旭丹曾主演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上下本越剧《甄嬛传》,这是她们作为领衔主演后少有的赢得高口碑的新创之作。而曾在《越女争锋》等重要赛事中展示出天赋和灵秀之气的王柔桑、盛舒扬等优秀演员,还缺少观众熟知的代表作。目之江浙沪越剧界,与她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演员,如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张琳、福建芳华越剧院的陈丽宇,已获得了梅花奖或白玉兰主角奖等奖项,且都拥有自己的代表作。比她们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上海越剧院自己有王婉娜、俞果,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百)的陈丽君、李云霄在年轻人中具有相当知名度,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越)也有一批崭露头角的男女演员。而有着70年发展历史的上海越剧院在新戏创演上呈现出这种“塌腰”现象,让人觉得有些可惜。

越剧是善于抓住时代审美、收获年轻观众的大剧种,一方面继承经典作品,一方面在创新上呼应时代。陈丽君、李云霄的走红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获得流量固然有偶然的机遇成分,但中青年演员需要被关注,创造出自己的优秀代表作,才更有眼光和实力继承好经典。

上海越剧院在70年的发展中,除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外还有许多“第二经典”,例如《家》《舞台姐妹》《蝴蝶梦》《梅龙镇》等,这些作品都是剧院发展的宝贵财富,可以通过复排演出锤炼新生代演员。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上越75周年、80周年之时,打造出属于那个时期正当年的优秀演员的新经典。(颜全毅 供图/上海越剧院)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