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直播政策要收紧了。
在2016年,“直播”这两个字被彻底重新定义。只要有一台手机,就能通过视频直播平台与全球网友在线互动。不过,就在直播平台和网红开始泛滥的同时,也出现不少腥膻的不健康直播内容,凸显网络直播缺乏监管机制。
9月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重申相关规定,加强直播监管。而最受瞩目的措施无疑是:直播平台必须持证,行业有可能洗牌。
规定了啥
直播平台都要持证
不准乱称“电视台”“电台”
《通知》涉及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互联网对重大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活动、事件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一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五项;二是通过互联网对一般社会团体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组织活动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二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七项。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及个人,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上述所列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通知》还对直播节目内容,相关弹幕发布,直播活动中涉及的主持人、嘉宾、直播对象等作出了具体要求,直播节目应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不得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所禁止的内容,并自觉抵制内容低俗、过度娱乐化、宣扬拜金主义和崇尚奢华等问题。同时要求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对辖区内网络视听节目直播行为的管理。
影响了啥
直播行业重新洗牌
热门网红平台恐陷暂停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火爆的直播背后,网红产业产值有可能接近580亿,这远比去年的中国电影全年票房还高。面对如此大的产值,也让许多创业者和热钱流向视频直播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