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我尊重有想法的导演的想法
北京晨报:记得《一句顶一万句》新书首发的时候,您表示希望由冯小刚执导。现在是刘雨霖导演执导,这中间有什么故事吗?
刘震云:我跟小刚合作过很多年,我们之间的合作特别简单。《一地鸡毛》、《手机》、《温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都是他说:“我想拍。”我说好,就结束了。冯小刚是一个非凡的导演,他拍一个电影一定要有自己的角度,比如说《一九四二》,国外拍这样的片子都用悲悯的角度,但他用幽默的态度来讲灾难。《我不是潘金莲》他用圆的方式来拍。他问我:对面走过来一姑娘,你愿意就这样打量,还是用望远镜?我说:把望远镜给我。他的这种方式,看似缩小,其实把局部放大了。
你问为什么不是小刚拍《一句顶一万句》?因为小刚他没跟我说过他要拍啊。刘雨霖说要拍,还说出了原因。
北京晨报:您是《一句顶一万句》的编剧,也是《我不是潘金莲》的编剧,你觉得跟女儿合作和跟冯小刚有什么不同?
刘震云:首先,我不是在跟女儿合作,而是在跟一个导演合作。一个人要拍电影的时候,她没有个人的身份,就是一个导演。这个导演必须要对我的作品有深入的认识,刘雨霖导演做到了这一点。我问过她,为什么要拍这部?她回答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两个人物走到了我的面前,我跟他们朝夕相处,特别有情感。我想把小说里他们忽略的感情用电影的手段重新讲一遍,虽然我讲的跟小说可能有不同。”我觉得这是一个导演应该说的话,那就试试吧。
北京晨报:把《一句顶一万句》改编成剧本,刘雨霖导演有什么要求?
刘震云:曾经有有名的电影导演跟我说过,他想拍《一句顶一万句》,但是小说体量太大了,里面有名有姓的人物100多个,改编这部小说就像蛇吞象一样,两个小时的电影无法把小说吞进去。我对这样的导演苦笑,既然没法拍,你又想拍,也不能又把这个苦恼甩给我啊。雨霖导演换了个角度,她说这部小说可以拍十部电影,她只是从中间找了两个人物——牛爱国姐弟俩,他们一个在结婚,一个在离婚。结婚就是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想找另外一句话的过程。我尊重有想法的导演的想法。
刘震云:从小说到剧本,肯定会有大的改动。小说最擅长的是写一件事背后的东西,为什么做这件事,你可以用大段的心理描写,码放清楚;电影要是来半个小时心理描写,演员坐那儿不动,观众也就睡着了。电影要求故事、情节、细节、对话,而且推进要快。电影像奔腾的溪流,一有落差就是瀑布;小说像大海,表面的浪花没什么,下面的暗流和旋涡在致命。所以从小说到剧本,从结构到人物都会有变化,这很正常。(杨莲洁/文 柴春霞/摄)
(责任编辑: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