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记者门庭婷)10月9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补充规定》提出15条支持高品质住宅规划建设管理若干措施,实施“三提三新”举措,满足市民群众对更高品质住宅需求,提升公园城市品质,推动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提功能、提品质、提风貌” 满足市民群众高品质住宅新需求
一是构建多元配套体系,提升服务功能。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分层级强化配套服务设施供给。支持小区出入口公共门厅、物业管理用房、首层架空等不超过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1.5%的项目配套设施地面设置,明确超过控规最低配建要求部分的建筑面积不纳入容积率计算,推动出入口便民功能集成设置,构建遮风避雨归家路线,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性和便利性,打造集“邻里共享空间、首层架空、风雨连廊、入口会客厅、公共服务用房”等于一体的多维小区生活配套场景,切实增强市民在家门口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是改善室内居住环境,提升住房品质。围绕“好房子”建设目标,优化规划设计标准,营造舒适宜居的居住空间。支持设置不超过总建筑面积30%的阳台等房屋附属空间,明确封闭阳台按照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容积率,鼓励坡屋顶空间多样化利用,推动“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满足市民多样化居住需求。
三是彰显公园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风貌。结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注重小区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支持设置限高4.8米的坡屋顶阁楼,体现天府文化传承,彰显时代风貌;鼓励建筑公建化立面处理,推动城市风貌协调统一;引导小区环境与周边城市公园绿地联动,打造开放共享的“公园+”特色生活场景,展示“蓉式生活”的独特魅力。
“新模式、新秩序、新活力” 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以“创新性标准”构建市场新模式。围绕满足市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新期待,优化建筑设计要求,放宽规划标准限制,引导30%的阳台附属空间比例在整个住宅小区内调剂,鼓励多样化创新设计方式,更好满足高品质住房需求。
二是推动公平公正,以“规范化制度”重塑市场新秩序。聚焦打破以往市场通过无序扩张房间使用面积来提高“得房率”的治理困境,优化管理制度,将原来没有建筑面积限制的开敞电梯前室、外廊、空腔、镂空、花池等公共空间统一管理,引导企业从片面追求“高得房率”转向更加注重项目整体品质与可持续发展,维护诚信规范的市场秩序。
三是兼顾存量增量,以“普惠性政策”激发市场新活力。坚持“政府+市场”协同发力,做优增量、盘活存量,积极推动新建项目产品提升,支持存量土地适用新标准。新规定出台首周,本市已有20余宗存量土地有意向申请适用新规定,有力支持企业优化开发。
(责任编辑: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