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董楠)在10月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上,央广网记者注意到,汽车门把手设计的变化格外引人注意:曾作为新能源汽车 “科技标签” 的隐藏式门把手,在今年新车中出现明显调整:50万级的极氪9X采用机械式门把手,30万级的领克900采用的则是电容感应式隐藏门把手,设计逻辑不再单纯以产品定位区分。

(极氪9X的机械式门把手设计 央广网记者董楠 摄)

(领克900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 央广网记者董楠 摄)
同时,据央广网记者观察,并非近期所有新上市车型对于门把手设计都有调整,比如,刚刚发布的零跑D19,即将上市的阿维塔12四激光雷达版采用的均是隐藏式门把手设计。阿维塔相关人士告诉央广网记者,对于接下来的研发方向,会等新国标正式确立后进行,同时该人士也表示,目前阿维塔隐藏式门把手内部是具备机械冗余装置的。
新国标要求机械冗余为强制
9月,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为汽车门把手安全划定底线,核心聚焦机械冗余装置配置,也就是说,所有车门内外均需保留手动开启方式,并明确2027年1月起所有新车必须达标,旨在解决电动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筑牢汽车安全底线,其关键要求集中两点:
车外把手:除尾门外,每个车门需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外把手。即便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若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如安全气囊弹出)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非碰撞侧车门需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外把手开启;
车内把手:除尾门外,每个车门需配置机械释放功能的内把手,无需外部工具即可解锁开门;若搭载电动式内把手,必须同步配备机械应急内把手。

(目前很多车型配备了内把手按钮 央广网记者董楠 摄)
对此,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指出,我国政府率先启动了汽车门把手安全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通过“手部操作空间”的要求取缔隐形门把手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形态,通过电冗余、机械冗余要求,强化了门把手的安全性。
隐藏式门把手为何被规范?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此前一场直播中谈到隐藏式门把手的话题,他认为,隐藏式门把手有几个缺点,包括重量大、密封性差、噪声大。“隐藏式门把手都要用电来驱动,一旦缺电或发生碰撞的时候,它打不开。”
那么隐藏式门把手为何一度非常盛行?朱西产告诉央广网,特斯拉的成功,将隐藏式门把手变成了智能新能源汽车标志,引领了汽车创新设计,成为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造型元素。
“但是,从这几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发现了隐形门把手在碰撞着火事故的救援中无法打开车门,酿成了惨祸。”朱西产认为,近几年汽车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引起的救援难问题,是监管层面考虑推出汽车门把手新国标的直接原因。
除了安全层面的问题,最近两年,关于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实用性引起了诸多讨论,比如网约车场景中,不少乘客因不熟悉隐藏式门把手操作“不会开门”,部分司机需在车内或门把手上贴标识,避免用户按错或找不到开门键。
“过度追求科技感而忽略实用性也是目前汽车创新层面的一个误区。”一位自主品牌研发人士向央广网记者表示。
未来研发趋势:共享模块与理性创新
新国标对现有在售车型不做强制要求,但是,朱西产表示,实际上目前很多新车已经满足新国标。
“这个标准车企响应程度很高,不用到2027年,所有新车型都会合规。”朱西产表示,满足门把手新国标,技术上没有障碍,“问界M8的门把手设计就已满足新国标要求。”
近日,一汽奥迪官方发布的A5L门把手设计采用内置微动开关的半隐藏式设计,外把手则内置应急拉绳可快速开门。
朱西产也称,全隐藏式门把手成本更高,此次新国标出台,“车企有‘就坡下驴’的感觉。”推动门把手设计从“盲目追科技” 转向“安全与实用优先”的理性轨道。
那么接下来在研发层面,车企在门把手设计和研发思路会有哪些变化?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央广网记者表示,车企在设计门把手的时候,遵循的是共享原则,不同子品牌共享同一个门把手模块,“不同子品牌的门把手外观设计有区别,但是内部控制系统都一样。”张翔分析,如果不同品牌设计不一样,会增加成本,不同子品牌共用门把手模块会成为接下来车企的研发趋势。
从企业研发角度来看,一汽-奥迪相关人士告诉央广网记者,在其最新PPC和PPE平台的车型上都采用了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并且这一设计会在两个平台后续车型上延续。该人士还透露,基于全球研发思路,奥迪的半隐藏式设计最初就是在安全前提下,对创新追求保持克制的基础上进行研发设计的。
“我们的标定设计就是用户如果从内部开门是不需要学习成本的,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机械方式开门。”上述人士解释。
有业内人士分析,汽车门把手新国标的落地,不仅筑牢了汽车安全底线,更引导行业走出唯科技论的误区,“其实不仅是门把手设计,在车内屏幕使用、增加物理按键等层面,很多车企都在回归理性,以降低用户学习成本,并提升安全性。”该人士表示,未来,以安全为基础、实用为核心、科技为辅助的设计理念,将成为汽车行业创新的主流方向,让汽车产品真正回归服务用户的本质。
(责任编辑: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