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报披露,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全市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折射出一个趋势:上市公司正将“培育创新动能”作为核心发展方向,研发投入增速已超过营收、净利润增速。
在这一趋势中,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表现尤为突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309亿元的研发投入规模及同比53%的增速,在A股上市公司及主流车企中均位居第一,且研发投入金额是同期155亿元归母净利润的1倍。从长期维度看,2011年至2024年的14年间,比亚迪有13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高研发投入已成为其常态。

数据来源:Wind、各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
在整车企业中,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优势进一步拉大。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也持续提升:从2021年的4.92%增至2024年的6.97%,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8.3%,可以看出,比亚迪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深化。
研发与经营的良性循环
比亚迪敢于持续高研发投入,核心源于“研发驱动增长、增长反哺研发”的良性循环,而这一循环的落地,依托于其稳健的经营基本面与充足的资源储备。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营收3713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汽车相关业务营收3025亿元,同比增长32.49%;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4%;现金储备达1561亿元。
以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08.8亿元计算,其研发投入比净利润高出近一倍,“相当于每赚1元投入2元”。无论是营收规模、利润增速还是现金储备,比亚迪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为研发投入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从累计成果看,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超2100亿元,且研发效率同步提升。据中汽信科权威数据,在《全球汽车新能源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全球汽车混合动力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全球汽车纯电动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中,比亚迪在纯电、混动技术领域的专利授权量均位居第一,印证了其研发投入的“转化有效性”。
“敢投入”的核心逻辑:技术前瞻与市场反哺
比亚迪高研发投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前瞻技术突破构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2025年3月,比亚迪发布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超级e平台,实现三电系统全维升级:推出10C充电倍率“闪充电池”、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电机及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直接引领全球纯电技术平台新趋势。
智能化领域,比亚迪构建“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并推出“全民智驾”战略,将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向10万级车型普及,打破了高端智能配置的“价格壁垒”。这种“技术下沉+平台化”能力,既满足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也为其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2025年以来,比亚迪的市场表现直接印证了研发投入的价值。
官方数据显示,前7月,比亚迪全球销量达249万辆,同比增长27.4%;上半年全球销量超越本田、日产,跃升至全球汽车销量第六位。其中,海外市场增长尤为迅猛:今年前七个月,比亚迪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量超55万辆,同比增长超130%,已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2025年海外销量有望冲击百万辆大关。
截至今年7月,比亚迪新能源车已进入全球超116个国家及地区,且在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巴西等多个国家拿下上半年新能源销量第一;在欧洲市场,7月比亚迪市占率已超越特斯拉,成为欧洲新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研发驱动下的行业示范意义
今年以来,在工信部等多部门引导下,针对汽车行业“反内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落地。在此背景下,比亚迪 “以高于净利润投入研发” 的选择,成为政策导向与企业实践共振的典范。
比亚迪坚持高研发投入是基于“技术前瞻-市场验证-资源反哺”的闭环逻辑:通过持续研发构建技术壁垒,以技术优势打开国内外市场,再以市场增长带来的营收、现金储备反哺研发,形成 “投入-产出-再投入” 的正向循环。
这种模式不仅让比亚迪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中占据先机,更为中国车企提供了“从跟随到引领”的示范路径: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从规模竞争转向高质量竞争的当下,研发投入不是 “成本负担”,而是增长核心引擎。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才能让汽车产业真正跳出“低端内卷”,有有助于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在全球竞争中确立技术引领地位。
未来,随着比亚迪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深耕,其全球竞争力或将进一步提升,而中国汽车产业也有望借助此类企业的带动,加速实现从“中国制造” 向 “中国创造” 的跨越。
(责任编辑: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