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十大亮点谱写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9年01月14日 11时17分   忻州日报·忻州在线

十大亮点谱写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市2018年度“三农”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王国梁

农业兴则农民富;仓廪实则百业兴。

在忻州,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肩负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担当,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市第四届党代会以来,全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中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具有忻州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杂粮市场、山地阳光、25家龙头企业全省第一;发展省级扶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名列全省第一,占全省105个的23.8%;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第一;杂粮种植面积、产量全省第一;农业“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全省第一;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2017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电商示范县建设数量全省第一。

2018年以来,全市围绕“1661”发展战略,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中国杂粮产业优势区为重点,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园区立农、改革创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前,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各项指标预计名列全省前茅。

这一年,全市“三农”工作及乡村振兴凸显十大亮点,粮食产量预计达到3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8286元、增幅达到9.2%以上,全省位列第三;“三品一标”认证239个,名列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幅预计达到12.3%,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预计达到12.5%,保持全省第三;省级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数量全省第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列入中央整市推进试点;中国特色农产品杂粮优势区申报,通过国家评审,公示结束,进入发文阶段;忻州汇丰农业担保公司正式批准,全省地市唯一;“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建设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正式动工;山地阳光食品有限公司进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破零。

这一年,全市农业发展实现了四大变化,一是农业种植结构稳定反转。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比例由2015年的52.3%下降到43.2%。二是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结构反转。2018年6个县脱贫摘帽,非贫困县达到9个,贫困县5个,非贫困县数量首次多于贫困县。三是城乡结构反转,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整体由农业型社会进入城市型社会。四是农民收入增速结构反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1%,快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以特色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市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掀开了忻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围绕“中国杂粮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北方农牧交叉带”建设,努力提升产业优势

一是优化特色种植业,持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去年我市种植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市粮食总产预计可达38.2亿斤,较上年增加1.6亿斤,增幅为4.3%,再创历史新高。种植结构调整呈现“三减三增”。“三减”:①籽粒玉米减少9.3万亩,减到275万亩;②油料作物减少2.2万亩,达到32.5万亩;③瓜菜作物减少6.7万亩,达到41.3万亩。“三增”:①粮食作物增加7.9万亩,达到637.6万亩。②杂粮面积增加17.2万亩,达到359.8万亩。③耕地中药材增加3.1万亩,达到14.3万亩,全市中药材总面积达到35万亩。二是提升生态畜牧业。坚持“强羊、增猪、稳步发展牛驴”的发展路径,重点打造北方农牧交叉带国家级示范区,推动全市畜牧业产业升级转型。预计全市肉类总产量16.7万吨,同比增长0.24%;禽蛋产量7.35万吨,同比增长0.57%;奶类总产量11万吨,同比减少5.3%。生猪饲养量210万头,同比增长4.3%;羊饲养量805万只,比上年小幅增长0.12%;家禽饲养量1350万只,同比增长2.5%。重点推进集团引进和规模化发展,猪产业上推动温氏、新大象、牧原三大集团项目落地,牛产业上推动繁峙县天河牧业、万锦肉牛育肥公司等企业提升品质,驴产业上鼓励推动田源毛驴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采取多种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能繁母驴脱贫致富。

从产业体系建设入手,实施百园立农战略,加快建设特优区、现代农业园区

制定了《忻州市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杂粮)优势区的实施方案》,全力争创国家级特优区,年初列入省级特优区,12月13日荣登国家级特优区(第二批)名单。同时按照“提质一批、扩张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全面启动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市以市级创建“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静乐、岢岚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忻府、定襄、原平、五台、神池、五寨、河曲7个县(市、区)参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标准进行创建。“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已列入省级战略和农业农村部部省共建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专门成立了市场建设经营主体--忻州市粮忻谷都杂粮交易有限公司。9月28日至30日,市政府联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在园区内已建的杂粮科创中心和展示中心,共同举办了山西(忻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杂粮产业博览会,同时举办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忻州分院揭牌仪式、忻州市杂粮产业协会揭牌仪式以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奠基仪式等重要活动。总占地面积1500亩的“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其他分项项目正在立项,预计2020年园区基本建成。

从生产体系入手,狠抓项目建设,夯实现代农业生产基础

一是强化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注重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走上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94.4亿元,同比增长12.3%;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76亿元,预计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预计可达到240多个。去年以来,我市在农产品加工业上新上34个新、改、扩建项目,项目总投资46.6亿元,有17个已投产,其余也都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7.1亿元。二是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高效节水灌溉、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淤地坝除险加固、四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调蓄水库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5万亩。三是农机建设。新增农机具5085台(件),研发、推广新型铺膜施肥精量播种机1000台,完成机械化作业206万亩、深松整地作业85.8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184万亩。四是防灾减灾建设。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183个乡镇建立了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忻州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完成对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为农业生产、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下一页 [1 2]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