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逢春)6月2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俊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结合我市以山区为主和整村搬迁的实际,抓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期,适时开展整沟治理进行研究部署。市领导朱晓东、崔建新、裴峰出席,市国土、农业、水利、林业、扶贫、发改、商务、交通运输、旅游等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
会议指出,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深度贫困的决战决胜阶段,在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交汇期,对标“两山”理论和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要求,总结我市整村搬迁中发现和形成的宁武涔山沟、岢岚中寨沟、静乐庆鲁沟、繁峙伯强沟的实践经验,适时开展整沟治理,是深化脱贫攻坚的现实选择。整沟治理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小流域治理、不等于现代意义上的退耕还林、不等于正在实施的整村搬迁、也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沟域经济,而是在整村搬迁基础上推出的升级版。这是由我市所处山区、林区、景区、老区、生态脆弱区和水源地的基本市情所决定的,是在整治风貌和整村提升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治理的治本之策,是实施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会议强调,忻州80%的县在山区,80%的土地在山区,90%的贫困人口在山区,没有山区振兴就没有乡村振兴,山区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关键,山区振兴具有普遍意义,当前具备历史性机遇和条件,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山区振兴必须走差异化、绿色发展之路,特色是山区振兴的生命。有山就有沟。要从整沟治理入手,综合施策,系统治理,破题山区振兴。要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耦合性,生态、扶贫、振兴的整体性,社会、政府、市场的综合性,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的共轭性。要紧紧抓住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渡交汇阶段,各类人才、资本、服务全面上山、下乡、进沟的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空间、生态、土地、产权、乡村等具体环节推进整沟治理。要在政府主导、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市场先导的原则指导下,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先景区后一般,从治理范围、用途、费用、选址、指标、使用等环节上保证治理用地指标;要整合“政策包”、打包“项目包”,以农民和企业为主体,政府负主责,用好市场的力量,按照旅游型、生态型、土地整理型、种植养殖型、复合型等模式,对标一沟一业、一沟一品、一沟一项、一沟一策,因沟而异,因沟制宜,因沟施策,将整沟治理作为今年“破零”行动内容,统筹实施风电机站生态修复治理,并全面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当中。
会议强调,整沟治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切实成熟一条、规划一条、治理一条。要系统实施,整体有效有力推进,始终坚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