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任逢春)3月14日到15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俊明深入宁武县,就芦芽山景区发展及申遗工作、旅游项目带动脱贫,整村搬迁、移民安置、扶贫产业发展等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和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推进芦芽山申遗,大力发展脱贫产业,走出深度贫困县的减贫增收新路。
去年3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芦芽山管涔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一周年之际,李俊明专程前往景区,了解保护和发展特别是申遗工作进展情况。他实地察看了支锅石到冰洞自行车绿道驿站、利用废弃工厂山洞改建而成的冰封王国冰雪体验互动项目,到曾住村调研过的沤泥湾村察看村容村貌整治情况,了解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进展情况。在听取宁武县和芦芽山景区管理部门对景区改革宣介、项目推进、申遗进展等工作汇报后,李俊明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他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打造三类三处世界遗产作为推动文旅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最大品牌来持续推进,保护好利用好宣介好芦芽山珍贵的自然资源秉赋,对推进芦芽山管涔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格外重要,一年来市县各级有力有序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是全省转型项目建设年,是加快芦芽山申遗、推进文旅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特别是宁武县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 两会”内蒙古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充分认识芦芽山资源价值的独特性和申遗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坚持把申遗作为最大的保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快引进战略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把办好万年冰洞高层论坛与推动申遗紧密结合起来,聘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充分挖掘万年冰洞的资源价值,达到宣介万年冰洞、芦芽山的“引爆”效应,持之以恒推进申遗工作。通过基础设施的提升,做好乡村旅游,做强旅游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交出合格答卷。
整村搬迁是破解深度贫困的重要举措。翻山越岭,踏冰趟水,李俊明来到已搬迁的东寨镇鹞子沟村,察看旧宅拆除、土地复垦成效,了解奖补兑现、村民安置情况。阳方口镇阳方口新村整合了半山、大村、大洼、贾家堡、达达庄、西梁等6村的搬迁移民群众,努力探索旧村撤并后的基层组织管理新模式。李俊明仔细询问群众搬迁补助和就业状况,了解村级组织换届和新村管理模式。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阳方村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建成3座单棚占地4亩的新型温室大棚,引进企业建成年加工量达800吨的萝卜丝加工厂。迭台寺乡伙家村的重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佛滩分社带动贫困户发展肉驴养殖。怀道乡南沟子村的生猪养殖项目是宁武县与新大象公司合作建设的16个生猪育肥扶贫项目之一,引导贫困群众应用金融扶贫途径发展养殖,并大量培训养猪专业人才,带动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在县城的移民集中安置点刘家园村,李俊明实地察看二期工程户型结构,听取了宁武县对各类移民的整体安置进展情况汇报,并走访移民产业园引进的产业项目宏茂制衣公司,实地了解就业人员的收入保障情况。李俊明一处处察看,详细了解带动贫困群众入股增收、种植增收、打工增收情况,鼓励企业方做大产业,扩大覆盖范围,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脱贫。李俊明强调,要注重改善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产业与贫困群众增收结合起来,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脱贫统揽转化与创新优势有效结合,以产业带就业,引导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走出深度贫困县减贫增收新路子。
在察看宁武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演示后,李俊明指出,市县扶贫部门要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完善大数据管理平台,融合数据库、资料库、项目库、政策库、专家库、案例库功能,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对扶贫过程、脱贫考核和成效应用提供数据印证和决策参考,在实现完整动态管理的同时,确保各项信息安全,真正使管理平台管用实用耐用。
市领导崔建新、裴峰,市旅发委、扶贫办负责人参加调研。
图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俊明在宁武县沤泥湾村了解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进展和困难群众增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