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李俊明在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和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调研时强调
做实做大做专做强中国杂粮之都品牌
2018年03月13日 10时22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图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俊明在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调研。(本报记者 刘纪森 摄)

本报讯(记者 任逢春)3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俊明深入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规划建设的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就整合集聚杂粮科研人才、资源、市场,推进杂粮品质提升、产品创新,叫响杂粮之都品牌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要全面落实习总书记近日在全国“两会”山东团、广东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将生态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立足忻州杂粮优势,建设产业融合园区,做实做大做专做强“中国杂粮之都”品牌。

始建于1950年的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是全省唯一从事玉米育种研究的专业研究所。李俊明实地了解研究所现有条件,察看科研设施设备,了解专业人才实力,听取科研成果介绍,询问发展困难等。他说,忻州是全省脱贫攻坚最大的主战场,是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大的主战场,人才和创新在其中尤为重要,但人才不足、创新不足却是忻州发展的最大短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作为忻州唯一的省属科研院所,有着国家级玉米品牌、创新的实力和一流的人才优势,在打赢两个主战场战役上具有弥足珍贵的作用。当前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中要适应市场需求,由籽粒玉米向以甜糯玉米为主的非籽粒玉米转型,要立足玉米并跳出玉米,对标全国、全世界的一流科研成果,围绕静乐藜麦、岢岚红芸豆、五寨甜糯玉米、神池亚麻籽等忻州杂粮种植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一的比较优势,在杂粮品质提升上由跟跑向并跑迈进,冲刺领跑。要围绕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突出品种改良、品质改优、效益提升,突出农业科技转化应用。要用好增益型套餐式土地托管模式下的玉米全产业链服务方式,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路径,实现技术效应、人才价值、品牌效应的最大化。要全力加快推进省农科院忻州分院挂牌,并以此为引擎,加大市院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强与忻州师院合作,加强对全市企业实验室的技术指导,拓宽业务、深化专业,实现市院合作共赢。市委、市政府将为玉米研究所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环境,发挥深度贫困地区在制度创新、制度供给上的重要作用,当好后勤部长,推动忻州杂粮产业发展。

在规划建设的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李俊明仔细听取各功能板块介绍,并实地察看已具备布展条件的山西省杂粮创新展示中心,要求以国际视野高起点规划,全面展示杂粮之都的丰富内容。他说,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将“中国杂粮之都”品牌做实做大做专做强。实就要实打实推进园区建设,大就要拿到国家级资质,专就要将忻州的杂粮特色充分体现,强就要建立起杂粮产业发展与百姓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老百姓脱贫增收致富,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深度贫困地区改善发展方式的要求,达到忻州发展、农民富裕的终极目标。要着力打造五个国家级品牌,打造10亿斤优质杂粮生产和加工基地,同时要将品牌建设与平台建设有机结合。园区建设要把杂粮主副食加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实施好杂粮交易市场、产品质量检验、科技创新与推广、产品与文化展示、仓储物流、电商营销、风情观光旅游等多个板块,通过园区的建设加快补齐忻州杂粮有产品缺精品、有品牌缺名牌、有基地缺市场、有产业缺园区的短板,切实把优质杂粮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把“中国杂粮之都”这块牌子擦亮叫响,把“忻州杂粮”打造成继“定襄法兰”之后的又一“金牌子”。

市领导崔建新、裴峰,市农委、粮食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责任编辑:李冬梅)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