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三箭齐发“铁公机”
2017年09月28日 09时38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十八大以来我市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开放新高地综述
本报记者 刘建馨 张玉峰

压题照片为五台山机场。本报记者 刘纪森 摄

大交通促进大提速,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从五台山机场到高速路网,从大西高铁到商贸物流……我市以大手笔大气魄掀开了大交通大开放大发展的新篇章。短短几年,忻州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网络,构建三网融合、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成绩惊人。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一定的“交通速度”,就难以达到一定的“经济速度”。

忻州东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西连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等西部地区,南临太原都市圈,北达蒙晋冀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大通道,区位优势明显。如何能把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实现全面脱贫及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忻州市委高屋建瓴:只有大开放才能大发展。而要推进开放发展,建设开放忻州,则必须实现交通先行新突破,将交通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全市上下以攻城拔寨、攻坚克难的精神,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奋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至2016年,忻州市城区新建道路88条,全长142公里,形成了“九横十一纵”的城市路网。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44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22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68.59公里/百平方公里。五台山机场建成通航,旅客吞吐量达11万人。五保、环城、神河、繁大高速建成运营,五盂、原神高速建成,神岢高速、晋蒙黄河大桥开工,大西高铁加快推进,“铁、公、机”立体互补的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便捷的交通,拓宽了市场,激活了经济。作为全省唯一横跨吕梁山、太行山两个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区的贫困大市,但同时也是一个矿产、农牧业、人文、旅游资源富市的忻州,由于受交通不畅的影响,形成了自有资本短缺,外来投资不足,资源优势难以转变成发展优势的窘况,长期“抱着金碗讨饭吃”。交通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变了这里的一切。全市首家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建设获批,定襄永旺国际物流园区被建设部列为示范项目,繁峙万锦牛肉可直销香港;“中华红芸豆”、“中国藜麦”、“中国亚麻籽油”、“中国甜玉米”等农特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2016年成功承办全国物流协会年会;去年全市各旅游景点接待旅游人数达3416.37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总收入327.6亿元,同比増长15.1%。

互通的路网,缩短了距离,促进了联合。面对新形势,单一经营、封闭发展已难以满足新的经济发展需求,必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观点,打破县域思维,联合共建经济增长极。纵横相连的路网,为拓展发展空间,増强区域联合提供了支撑。全市共建设产业集聚区15个,落地开工项目189个,中关村e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忻州组建了大学生创业园,已有76家企业入驻。忻州开发区、定襄、五台、岢岚“飞地经济”率先起步,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省级开发区。保徳县、河曲县在“保府经济圈”中崭露头角,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多元经济板块日趋壮大,代县、繁峙县通过灵河高速实现与北京、天津互联互通。东部五台山、中部顿奇温泉、西部芦芽山“三个集散地”功能显现。

开放的通道,走出了大山,增强了活力。创新发展观念,是新时代的要求。忻州市以“地球村”的眼光和方式来认识思考问题,积极依托畅通的交通和良好的地域优势,面向全国推介忻州,全力招商引资,用新型的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抢占高点、增添活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树立了自己的特色地位。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太原都市圈、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主动承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成功加入环渤海区域市长联席会议。

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到位资金2046亿元,是“十一五”的5.1倍。跻身2015年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前200名城市第158名。

实践证明,忻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铁路、公路、航空同步建设,以交通建设拉动经济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晋西北交通物流节点城市的地位已经初显。如何全面发挥节点城市的辐射功能,构筑起商通天下的物流大通道,联通四海的内陆大码头,忻州市委、市政府已经绘就新的蓝图。

建设交通枢纽,打破贫困僵局。市委提出,要解决忻州之“ 贫”,必须破解交通之“困”。交通之困就是没有形成枢纽效应。全市公路、货运铁路都是过路经济,不是枢纽经济,比较效益和综合效益差。只有构建大开放的交通格局,以高铁建设为重点,建设忻州“十字型”高铁枢纽,形成一个连接四方、横跨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高铁专线;建设“两横三纵一环”高速公路网;大力推动“忻定原”同城化,启动忻原大道、忻定大道、机场高速连接线建设,规划建设过境国道汽运物流服务中心,建设五台山机场航空口岸。同时要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力度,坚持旅游路、县乡路、通村路、园区路、连网路、国防路“六路并举”,实现客运“村村通”,大力发展黄河沿线水运事业。构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内陆枢纽。

扩大合作开发,增强致富活力。合作需要开放,开放促进合作。我市坚持周边开放与跨区域合作相结合,向开放要空间,向开放要市场,向开放要活力,全力实施东进西联南融北合开放战略。以能源保障、生态屏障、旅游休闲目的地和有机绿色农产品供应地为依托,向东跨入京津冀,承接产业和项目;向西联合“丝绸之路”沿线省区,积极参与“黄河几字湾”能源金三角区域合作,加快铁路、公路黄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煤电气等产业开发,与吕梁联合推进铝工业和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向南借助省城科技、文化、产业、人才优势,在资源、资本、资产等市场要素对接中发挥比较优势,助力忻州发展;以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晋北煤化工基地、五台山长城旅游为依托,向北与朔州、大同等城市合作,参与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开发。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致力于建设辐射晋西北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打造开放平台,引进发展动力。聚集优势资源、资产、资金,围绕聚集区建设和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加快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物流、仓储、金融、通讯、电子商务等生活服务业配套发展,以聚集区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发展,是忻州市优化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我市遵循开发区特点规律,着力加强开发区建设,完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承载功能,积极与市外更多的重点节点城市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电子商务等功能性平台,打造商会服务平台,利用“ 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设对外开放的新网络平台。加大金融机构网点建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认证中心。以真抓实干的精神积极打造新动力引挚,实现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稳步向好。

创优发展环境,借力促进发展。招商引资是一个城市集聚生产要素,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环境是招商引资最好的竞争力,正如常言所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市主动对标先进地区,致力于建设大气文明、诚信智慧的人文环境,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服务至上、效率效能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开放包容的法治环境,和谐友好、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统一规范、风清气正的投资环境,全力打造投资洼地和创业乐土,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提出招商引资要提高精准度和有效性,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上下游衔接和产品配套上下功夫,使招商引资在项目投资总额、投入强度、科技含量、税收贡献等方面更具实效性,确保优惠政策向优质项目倾斜,确保优质项目在忻州落地发展。

纵观忻州近年来发展变化的原因,就是抓住了强化基础设施这个根本,筑起了宜于发展的“ 巢”,自然就引来了推动发展的“凤”。而如何能留住“凤”,并能引来更多的“凤”和“凰,则需要全市人民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