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走绿色生态路 打特色优质牌
忻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突出成效明显
2017年08月30日 10时04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达7.3%,全省排名第一

近年来,原平市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快致富奔小康。图为8 月26 日原平市小河村农民正在地里管理长势喜人的墨葵。赵春晓 摄

本报讯(记者 白雪萍)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决贯彻市委“1661”发展战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 一县一业一园区”、“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坚持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功能农业、安全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求新、稳中求绿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达7.3%,全省排名第一。

——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围绕“中国杂粮之都”称号,突出打造特色产业。一是优化特色种植业。今年我市及时调整种植布局,坚持“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突出发展小杂粮、中药材、马铃薯、干鲜果、辣椒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市种植结构调整呈现一减三增。“一减”是籽粒玉米调减30万亩,“三增”是经饲作物增加14.4万亩;杂粮面积增加18万亩,达到342.6万亩;瓜菜面积增加10.59万亩,增长46%。二是提升生态畜牧业。重点打造北方农牧交错带国家级示范园区,坚持“强羊、增猪、稳步发展牛驴”的发展路径,扭住草牧业、良种化、规模化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禽污染治理六大工程建设,以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升安全有效的供给能力,从而带动全市畜牧业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猪产业上,温氏集团在定襄计划建设4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5亿元,已开工建设;大象集团已与宁武、定襄、河曲、五寨、岢岚、神池、原平7个县签订生猪产业开发项目,今年开工,总投资10亿元;牧原集团计划投资26亿元,规划养殖项目29个场区,目前正在积极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在牛产业上,重点打造繁峙县天河牧业和万锦肉牛育肥公司,肉牛可直供香港市场。在驴产业上,今年每养殖一头驴财政补助3000元,发展2万头母驴,计划到2020年发展到10万头育肥驴。市政府经过搭建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使一批全国一流龙头企业纷纷落地,成为发展领头雁,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脱贫。

——从优化产品结构入手,推进药食同源建设,突出打造功能食品。坚持农产品营养化、功能化发展方向,面向中高端市场,实施“51133”工程,推进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继续巩固发展东部五台山、恒山和西部管涔山、云中山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同时,依托现有企业,加强园区一体化建设,提高我市道地中药材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在繁峙、五寨、静乐共打造8个道地中药材园区;大力发展功能性食品,涌现出藜麦制品、西府海棠、沙棘黄酮、土豆全宴、亚麻籽饮料、黑枸杞饮品、冬虫夏草贡酒等十大新优功能食品。

——从创建名优品牌入手,集中力量抓认证,突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强“三品”认证,提升产品质量。今年新增92 个产品申报“三品”认证,发展“三品”产地面积40.26 万亩,“三品”规模养殖9.26万头(只),目前产地已全部落实;围绕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继续加大认证力度,“五寨马铃薯”、“五寨红芸豆”进行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忻州——中国杂粮之都”、“岢岚——中华红芸豆之乡”等区域公共品牌作用,对全市部分优特产品进行贴牌冠名;组织申报“忻府区——中国甜瓜之乡”、“繁代——中国糜米之乡”等5 个“中国之乡”。

——从项目建设入手,实施百园立农战略,突出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园区。今年,全市以“一县一业一园区”为抓手,实施百园立农战略。按照“提质一批、扩张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全面启动100 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5 个,农产品物流电商园5 个,规模种植业园35 个,规模养殖园(区)35 个,农业休闲观光园10 个。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入园企业达50 余个,完成投资20 多亿元。忻府区辣椒加工园区项目已建成,已入园9 个加工项目,9 月份正式投产;定襄县杂粮加工(石磨)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开始试产;五寨县山西亿牧源农牧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8 亿元发展草产业项目,目前厂房、反刍动物试验场、晾晒场已建设完成,设备已订购。

——从建立投入机制入手,狠抓政银企农对接,突出加大金融支撑和社会投入。针对忻州财政收入总量小的短板,扭住金融支撑和社会投入两个重点,建立政银企农联结机制。利用扶贫周转资金建立农业融资平台,利用杠杆手段撬动金融资金。今年上半年,全市小额贷款和“五位一体”贷款达11.1 亿元;积极争取国家财保集团“农业融资试点”,已争取规模5000 万元,第一笔资金已经投放;由市农委搭建平台,省农业担保公司与40 多家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贷款担保对接,目前已有10 家企业通过担保初审。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33.7 亿元,增幅17.2%。

通过扭住重点,培植抓手,着力打造“五型”农业,全市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上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达7.3%,全省排名第一。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