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衡达涌金物流园区有限公司转型农业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自去年衡达公司来了后,我们的光景越来越好过了!”近日,记者在静乐县神峪沟乡张贵村采访时,70岁的贫困户高栓娥老人,一边热情介绍一边算了一笔账:去年,她把3亩半地租给衡达公司旗下的合作社种植辣椒,本人又参加了合作社的培训和劳动,租地和务工两项共收入7800元,她家3口人人均纯收入2600元,比她原来种玉米的收入多了5000多元。
高栓娥的喜悦,源于静乐县衡达涌金物流园区有限公司转型农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接地气”创新发展。据统计,仅2016年,衡达公司的特色种植项目就覆盖静乐县7个乡镇27个村,使近万名农民从中受益。其中,有建档贫困户308户1264人。合作社共向他们支付土地流转金758万元,发放劳务费1110万元,使农户和建档贫困户人均增收1875元。
近两年来,衡达公司把企业转型发展与承担扶贫攻坚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坚持“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公司+联合社+基地+贫困农户+科技研发+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之路。其成功的运作模式和“双赢”的辐射效应,无疑具有广泛的借鉴推广意义。
衡达公司的成功经验,集中体现在“三转”、“三连”、“三借”三大亮点上。
衡达公司原来主要从事洗煤、建筑、物流等业务,2014年开始进军农业领域,矢志转型发展。2016年以来,公司立足于本土扶贫,走种养加结合、产供销连接之路,集现代农业、休闲采摘、旅游度假为一体,着力打造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实现了企业的华丽转身。
公司在转型之初,以一产为基础,利用农村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大规模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2016年,公司旗下的永仓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流转农民土地10300亩,发展订单种植2700亩,引进韩国金塔辣椒优种,建成辣椒种植基地1.3万亩。裕民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流转农民土地6000亩,建成黄芪、远志、党参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两个联合社总计在全县7个乡镇27个村流转土地16300亩种植辣椒和药材。今年,辣椒种植又在本县扩大1万亩,道地中药材种植新增6000亩。此外,还引进菊芋新品种种植1万亩。辣椒、药材、菊芋种植覆盖了静乐县9个乡镇16个村,共计流转农民土地3.2万亩,支付土地流转费745万元。
双路乡赵家沟村是静乐县黄土丘陵区典型的“ 空壳村”、贫困村,全村4000余亩耕地,除退耕还林的坡梁地外,有3000余亩被撂荒。2017年4月,衡达公司到该村实施产业扶贫,通过土地流转把3000余亩撂荒地全部复垦种上了菊芋。其间,对接精准扶贫户44户136人,有80多个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务农。
目前,在衡达公司的引领下,静乐县涌现出一大批辣椒村、药材村、菊芋村,使“一村一品”真正在静乐县落地生根,让不少往昔萧条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流转农民土地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的同时,衡达公司还把贫困户和农民集中起来,教着学、领着做、带着干。公司通过与农户对接,采取“专业队+雇工”的形式,与贫困户和农民签订劳动合同860份,临时用工达3600余人,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使他们变身为产业工人。去年,在辣椒和中药材种植中,公司总计支付精准扶贫户劳务工资230万元,户均获得纯收入7647元,人均1820元。今年截至5月15日,已雇工5.9万个,支付农民工工资464.2万元。其中,精准扶贫户投工8850个,共支付工资79.6万元。66岁的丰润村建档贫困户李振耀,全家4口人,年人均收入只有2500元左右。去年4月,衡达公司与他对接并聘他担任了辣椒种植专业队队长。他除了每月领工资2400元外,出租自家4.5亩土地给公司,又收入2700元。去年一年,他家总计从衡达公司获得收入24300元,人均6750元,加上自家种地收入10400元,人均收入达到9350元,一举甩掉了贫困户帽子。
在转型农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征程上,衡达公司坚持以产业为“躯”、农民为“本”、科技为“魂”、市场为“命”,唱出了一出出连农户、连科技、连市场的精彩大戏,成为了连接农户、科技、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依托“公司+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这一模式,衡达公司先后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400份、劳务用工合同860份,与560户精准扶贫户签订对接扶贫协议书,使农民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就实现了种地不花钱、出租土地稳赚钱、变身工人挣工钱、在家门口多重收入赚大钱的美好愿景。
去年,公司对所对接贫困户先后举办了两期以辣椒、菊芋种植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扶贫培训班,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力200人,使他们不仅成为了基地的生产骨干,也成为了自主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在“连科技”方面,衡达公司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依靠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去年以来,公司先后与国内5所大专院校、7个省级以上科研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协作关系。
到目前,已有国内外的2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来园区和种植基地指导工作、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公司还吸纳了本土10余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7名大学生,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去年,永仓合作社种植的辣椒平均亩产达1500公斤,且品质优良、市场看好,靠的就是有力的科技支撑。
“连市场”主要是选择产业项目和产品,进行市场开拓。在这方面,衡达人注重市场调查,以市场选项目,以项目兴产业,以品牌拓销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6年,永仓合作社万亩辣椒种植的成功,就根源于他们充分的市场调研。眼下,永仓辣椒已入围2017年50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名单。今年,菊芋的种植又是他们以市场选项目的成功范例。
在成功引进菊芋种植并建成北方较大的菊芋生产种植基地的同时,他们又与专业从事农产品销售且有出口资质的河北国丹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万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省内各市和华东华南地区一些大城市的20余家商城、超市达成购销、供货合作意向,为公司的辣椒、菊芋、小杂粮加工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衡达公司向农业转型后,在短期内就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业的迅速扩张。这得益于公司确立的“绿色发展、裕民惠农”产业发展方向,顺应了党和国家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精准扶贫的政策大势。公司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的成功,也得益于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并顺应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把农业产业发展融入现代科技大潮,“借船出海”,是衡达公司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第二个秘诀。他们借助互联网开办“金大地商城”电商平台,在全县设立了318个配送网点和1个食品粮油及小杂粮线下体验店,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及静乐农特产品的美誉度、影响力和附加值。商城运营以来,累计销售额已达到6000余万元。
为了把衡达公司打造成静乐现代农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在借力兴业上多措并举,一方面眼睛向外,引进先进技术、成熟经验,上马新项目、好项目;一方面眼睛向内,积极争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招聘吸纳30余名大学生合作创业,从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腾飞。
两年来,衡达公司坚持转型农业和产业扶贫不动摇,成功创造了“贫困户脱贫有依托、农民工返乡务农有平台、大学生创业有天地、企业转型发展有空间”的“静乐模式”。这种模式顺时势、接地气、合民意,让众多的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也为公司的转型发展开辟了一条前景光明的康庄大道。(王建秉 通讯员 高海俊 周满堂 张振兴)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