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神池:谷子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2017年05月22日 10时17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地膜谷子彰显杂粮优势“三新”技术促进产业扶贫

照片为神池县长畛乡、八角镇农村的地膜谷子田

本报讯 进入五月,放眼乡村,铺田盖地的白色地膜在阳光照耀下泛着白光,形成了神池大地上随处可见的亮丽风景线。这是该县产业扶贫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不断巩固完善落地有影的喜人场景。笔者采访的八角镇川口村农民白权厚、韩新明今年各种30亩,长畛乡冀永文种下60亩,全县今年共种6万亩,按这些年谷子市场行情测算,亩产至少1200斤,每斤2元,亩收入2400元,效益十分可观,助农脱贫效果分外明显。

神池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贫”在产业支撑不足,“困”在产业推动不强,多年的实践让这里的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只有做硬产业,才能驱除穷根。这个县地处缓坡丘陵区,风大、气温低、降水少,无霜期短,是种植小杂粮的优势区域。全县耕地面积93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50万亩左右,谷子是这个县的传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种植谷子需畜力耧播,脚踩镇压、人工间苗、两次中耕、精耕细作,镰刀收割、輾场晾晒等多个细致而繁琐环节,历来耗工费时劳动力投入较大,集体化时全县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生产责任制以来,种植面积大幅度萎缩,一度跌到3万亩,种植面积不大,亩产徘徊在150公斤左右。2009年该县因势利导,把发展特色农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配合下,考察调研、试验示范基础上,引进张杂3号,6号两个品种,因地制宜种植谷子,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其做法首先是积极推广,示范引导。县上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三新”齐头并进,当年试种50亩亩产400公斤,取得了明显效益。2011年全县谷子种植面积4.3万亩,2012年种植5万亩,2013年推广种植6万亩,2014年推广种植到8.5万亩,2015年种植到16万亩,2016年种植18万亩。其次是创新推动,集约发展。张杂谷3号、6号生育期短,产量高,杂交优势突出。从2009年开始,省市县农业和农技推广部门创新思维,积极推动,下大力气引进高新技术,从种子、地膜、机具到集成技术配套,为神池谷子产业发展营造出良好环境。特别是近2年来,全省农技推广部门推广的谷子免间苗机械化穴播技术集新技术应运,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于一体,解决了谷子间苗,定苗、锄草和中耕的繁重劳动,同时使产量成倍提高,达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完美效果。2015年现场采取脱粒并烘干的办法测产,义井镇花台坡村和长畛乡红崖子村2个村4亩地平均亩产550公斤,其中最高产量的红崖子村30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64公斤,长畛乡杂交谷子产量平均亩产416公斤,亩产值1664元。农民种谷人均增收500元。神池县谷子栽培模式已成为全省高寒冷凉谷子种植区的推广新模式,并作为引领全省三新技术的典型经验广泛推广。目前全县80%的谷子种植实现了机械化播种,现实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优势产业,谷子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三是以上率下,倾斜政策,用好用足省支持忻州市的五项扶贫特殊政策,全面夯实脱贫攻坚责任,强化政府各部门服务,推动谷子产业丰产增收,农民受益脱贫。全县创建种植、农机等各类专业合作社30个,带动100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200多名贫困农民就业。同时为937户涉及种谷子、养杜泊种羊以及其他有强烈脱贫愿望的贫困户发放“富民贷”4136.11万元,为种、养殖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放“强农贷”1600万元。长畛乡营盘村农民陈兴元种植谷子230亩,亩产突破500公斤,收入60余万元,陈新元种谷子致富的事情启迪带动了更多的农民今年打上了谷子的主意,今年全县有8个乡镇推广渗水地膜谷子6万亩。仅此一项保守估计也可使每户农民增收千元左右。(李儒 郑志东)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