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书记李俊明在岢岚县宋家沟村调研 本报记者 刘纪森 摄
本报讯(记者 任逢春)4月11日,市委书记李俊明深入岢岚县宋家沟村和包扶联系点静乐县王端庄村,就春耕备耕、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及脱贫政坚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市领导崔建新、王志东、裴峰,市农委、住建、规划和扶贫办负责人参加调研。
在岢岚县宋家沟村,由中国乡建院统一规划设计施工的风貌整治工程已经全面展开。红石基、青砖柱、黄泥墙、灰瓦顶等晋西北农村传统建筑元素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和显现。李俊明实地察看民宅山墙立面、道路铺装、旧宅改造、过村河道治理等工程进展情况,询问村民感受,了解施工人员资质,对照最终效果图听取设计施工人员情况介绍。他指出,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要坚持绿色,注重朴实,既要实现统一协调,又要点缀有亮点不单调,要活泼有生气、有个性、有乡土气息。要结合村庄常住和移民落户人口开展房屋翻新和旧房改造,具备居家、游览等现代住宅的各种功能要素,同时要建立生态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实现传统村落改造与现代建筑功能的有机结合。李俊明强调,忻州横贯全省东西,佛教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等差异明显,拥有窑洞、瓦房、平房等不同建筑风貌,通过前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编制出台了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技术导则,各县(市、区)要根据技术导则的规范,参考施工图集,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一村一册、一户一图的整治改造方案,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经营的积极性,确保整治工作因村施策、落实到户。
在包扶联系点静乐县鹅城镇王端庄村,李俊明随机走访王迎虎、王海俊等未脱贫村民,了解家庭情况,听取增收举措,细算退耕还林、光伏发电、养殖、种植等项收入,鼓励他们信心比黄金重要,要主动作为,改善条件,实现脱贫增收。听取王端庄村春耕备耕准备情况、静乐县落实12件实事进展、省规划院编制的王端庄村整村规划设计方案汇报,与县乡村代表座谈,共商下一步脱贫措施。
李俊明强调,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尤其要通过减少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按照市场规律和供求关系,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选择杂粮、中药材或林草种植品种。去年在政策引导、各级深入工作、百姓认可度提高的情况下,我市小杂粮种植面积首次超过玉米种植面积,今年要继续巩固发展。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对农民搞好春耕备耕是一大利好消息。籽种关系农业生产根本,要把好把严种苗质量关,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开展精准帮扶,及时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种苗;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利用有效降雨后的良好墒情,依时按序开展春播,为全年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李俊明指出,要对照贫困村退出的11项指标,倒排时间,细化项目,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在去年工作基础上,持续推进旅游、电商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更加具体有效的措施,确保王端庄村2017年如期脱贫摘帽。静乐县要把王端庄村脱贫出列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示范,绝不能搞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要按照“一村一品一主体”要求培育发展产业,利用“五位一体”模式支撑产业发展。要把已经开展的12项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农民自身发展动力,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劳务收入比率。要在增收的同时,通过工程措施实现脱贫“三保障”目标,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村容村貌等大环境,根本上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要让老百姓不仅有脱贫攻坚的获得感,更有长期的幸福感。要立足王端庄村地处近郊、具备农牧生产基础、仍属贫困村的现状,切实找准定位,充分论证交通功能优化对改善村庄长远布局和凝聚村民士气的作用,在深度挖掘上进一步优化村庄规划。要按照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技术导则的规范,尽快出台接地气的风貌整治规划,让王端庄村更有乡土气息,更加宜居宜业,全面夯实脱贫基础。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