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找准产业路 脱贫有盼头
2017年04月10日 10时32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王菲 乔伟 李永春

在繁峙县金山铺乡农发村村民栗二小家西侧的空地上,一头挂着耳标、毛色黄白相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母牛正悠闲自在地吃着秸秆。这头被栗二小寄予厚望、精心饲养的“宝贝”,正是农发村依托天河牧业公司实施精准扶贫优质肉牛养殖项目才得到的。

今年开春以来,农发村贫困户踊跃到村委会报名养牛,目前已有75户贫困户将通过天河牧业公司购置西门塔尔繁育肉牛150头。2016年开始,金山铺乡农发村43户贫困户与天河牧业公司建立合同养殖关系,养殖西门塔尔肉牛85头。全村134户贫困户有128户将靠养牛脱贫,农发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牛专业村。

栗二小今年72岁,家里六口人。老伴患病,儿子儿媳都有残疾,一大家子的开支全靠栗二小放羊来支撑。“我养羊养了七八年了,最近几年价钱越来越低,赔得灰灰的。去年村里号召大家养牛,政策特别好,8500元一头的牛,自己只要掏5000元就行了。现在这牛长大了不少,我就指望着到时卖个好价钱,给老伴儿看病。”旁边村民插话,他的羊是高利贷买的,牛是县里扶持的,养牛没风险。

去年11月开始,肉牛养殖在农发村热了起来,并且辐射到了南河会周边几个村。“我们发牛的时候,这条街上全是人,牛被整整齐齐地拴在这两旁的树上,还有县畜牧局捐的崭新的铡草机摆了一排,场面可大了。”从省卫计委下来,任农发村第一书记的范先红介绍说,农发村是一个移民村,村民大部分来自五台山脚下偏僻的小山村。“村里人均只有九分二的地,靠农业难以增收。我们村距离天河牧业的养殖场很近,而且很多村民都有上山放牧的经验,所以我就想到了发展养殖业。”

当了第一书记就得驻村,驻下来干什么?范先红结合农发村实际,提出了通过发展养殖业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思路,这个想法与村支书郝常喜不谋而合,也得到了大部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支持。正赶上2016年繁峙县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的文件,借着政策优势,农发村村委和天河牧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一头市场价8500元的牛,贫困户只需拿出5000元,县里补2000元,村里补1000元,天河牧业公司出500元。一开始有很多村民不相信,等到牛买回来了,眼见为实,原来不想买的也叫唤着要报名。”村里每头牛补千元,这是范先红从自己的扶贫经费中出的。买牛是郝常喜亲自操办的,经过多方考察从东北购进优质肉牛西门塔尔85头,43户贫困户作为第一批先行试养。

牛买回来了,养殖过程中的风险是村民们忧虑的问题。“我们联系保险公司给每一头牛上了保险,420元的保险金,县里出一半,村里出一半,不让群众掏一分钱。到了繁育的时候,天河牧业提供免费授精,养殖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疾病防控也都由天河牧业的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到了销售的时候,天河牧业公司承诺高于市场价收购乳牛,村民也可自行出售。好的母牛两年产3头牛犊,差的也一年产一头,养个3个月,能卖6000—7000元。”郝常喜信心满满地说。

说起下一步的规划,第一书记范先红显得踌躇满志。“现在我们开始着手准备购置第二批牛,全村贫困户以天河牧业公司和星旭养殖合作社的名义担保贷款150万,准备买牛150头。有了第一批养牛的效果,村民心里有了底,积极性很高。大家都认为现在这个形势下买牛不愁钱、养牛没风险、卖牛有保障,想靠养牛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