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忻州市普法与法律援助工作全国叫响
2017年03月30日 09时20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宣传普及依法治国理念  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本报讯(记者 郭剑峰)在去年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忻州市司法局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授予“六五”普法期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去年底,司法部表彰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忻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榜上有名。这两项国家级荣誉的获得,标志着我市普法、法律援助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先进行列。

市司法局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理念深入人心。该局成立“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坚持做到机构常设、队伍常在、工作常抓和思想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制定《忻州市司法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和分年度工作要点,把开展“六五”普法、建设法治忻州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把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六五”普法规划落到实处。在全省率先召开依法治市“1+6”工作体系启动大会,由司法局牵头,构建起各部门参与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重心下移、精力下移、钱物下移,广泛开展了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把“送法进校园”作为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拓展“法律六进”活动的突破口,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开普法“小喇叭”活动,组建了“送法进校园宣讲团”,走进辖区上好法制课,以案说法,把抽象的法律条文讲解成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组织各县(市、区)司法局订购《农村普法挂图》,每村每月一期张贴在各村墙壁上,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开展“千村万户普法行”活动,下乡包村服务。举办“送法下乡”等活动,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法制文艺宣传队坚守30多年,通过自编自演法制文艺节目,赴乡村、学校、厂矿、企业演出近6000场,被《法制日报》誉为“普法战线的轻骑兵”。借助“依法行政宣传月”、“综治宣传月”两个宣传平台,选调法律工作者主动宣传法律知识,解答群众咨询。坚持开展“三下乡”和“四送一帮扶”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行动,以戏曲、书法、评书、法制大篷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文化的宣传普及,营造遵纪守法良好氛围,推动“六五”普法向纵深发展。

法律援助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忻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6年10月,是全国首家成立的地市级法律援助中心。市法援中心通过建设便民服务大厅、开通“12348”法律援助热线和运行法律援助远程视频服务系统,下功夫构建法律援助网络,降低门槛,强化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为“打不起官司”的弱势群体讨回公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探索出了一条在贫困地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新路子。

市法援中心把婚姻家庭、劳动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土地承包、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坑农事件等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权益保护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扩大了援助范围,及时满足广大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以各乡镇司法所为依托,全市191个乡镇(街办)都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农村和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4430个,发展法律援助联络员4430人,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法律援助网络。市局和14个县(市、区)都在当地临街一层设立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厅,实现了基础设施标准化、服务设施便民化、人员配备专业化、工作管理制度化。大厅配备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轮留值班。为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开通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大厅安装法律援助远程视频服务系统,有法律援助需求的群众可通过视频服务系统和省、市法律援助服务系统联网对接,共享省、市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有效解决了边远地区律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大厅开通“12348”法律援助专线,配备专业律师坐席,解答法律咨询,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指导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从2014年至今,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131件,解答法律咨询53090人次,代写法律文书5901件,受援人总数达到64885人,索赔金额9348.24万元,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