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复明刘润民李俊明郑连生等参加
本报讯(记者 任逢春)1月7日,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老区群众的牵挂,国家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静乐县慰问贫困群众,调研脱贫帮扶、文化扶贫开展情况。副省长张复明一同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于群,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省文化厅厅长刘润民,市委书记李俊明,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连生等一同参加调研。
静乐县全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把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主渠道。在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雒树刚详细了解杂粮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销售情况以及剪纸、刺绣等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在大学生创业园了解创新创业实体运作情况。在脱贫攻坚服务中心,雒树刚详细询问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调研期间,雒树刚深入鹅城镇下店村贫困户王向阳、王明奎家走访慰问,了解脱贫进展情况。
文化部从1995年开始在静乐县定点包扶,20多年持续致力扶贫开发。在文化部援建的一流的文化中心,雒树刚观摩了国家非遗保护项目静乐剪纸的现场制作,详细了解从业人员收入情况;察看了文化部捐赠的文化共享工程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的服务内容。在实地走访文化部援建的全国第一所爱乐希望小学时,观看欣赏了书法音乐教学成果,向学校捐赠价值9万元的3000册少儿类图书。在静乐期间,雒树刚还观看了由爱乐希望小学、老干部艺术团等各类艺术人员排演的文化部“种文化”暨静乐非遗项目汇报表演。
在与省市县负责人座谈扶贫工作时,雒树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就是困难群众的生活。静乐县从顶层设计、宏观运作到点对点精准扶贫等都能把中央要求落实到行动中,要继续加劲不能放松,切实把中央的扶贫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雒树刚强调,文化扶贫是扶贫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与扶志紧密相连。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扶持,与文化扶贫紧密衔接,将丰厚的文化资源变成强大的文化产业;要“种文化”、“送文化”,倾斜扶持地方剧团发展,开展中央剧团送文化下乡和基层人员培训;要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帮助建立县级文保体系,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强文化建设,加大县级文化站、图书馆、博物馆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扶持发展文化产业,从文化角度突出创意发展,实现精神提升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使贫困地区群众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李俊明在汇报我市支持静乐县脱贫攻坚工作时说,忻州市委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确立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1661”发展战略和“3659”脱贫攻坚策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统揽格局,从责任体系、保障体系等顶层设计上全面予以支持,全力支持静乐成为全省整村移民、扶贫资金整合、资产收益、购买式造林试点县,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同时对驻村工作队人员和第一书记予以切实保证,全力支持静乐县脱贫攻坚。在汇报全市文化建设情况时,李俊明说,我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载体,以搞好文化服务为抓手,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满足了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市文化精品工程成绩斐然,忻州文化活动品牌日益响亮。
郑连生在汇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时说,忻州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资源富区、旅游热区、人文大区、发展新区。立足忻州实际开展脱贫攻坚,一是明确要求,从贫困群众收入水平上达到根本标准,从精准率上达到考核标准,从任务完成排序上符合奖惩标准。二是端正态度,与群众深入沟通交朋友,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三是精准识别,切实解决该扶谁的问题。四是对症下药,针对不同致贫原因,采取移民搬迁、产业扶持、就业培训、政策兜底等针对性措施。五是群众主体,激发群众的脱贫主体作用。六是强化导向,形成让各类人员各得其所,自觉主动告别贫困,努力向富裕看齐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