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抓发展,是当前治晋理政最迫切的任务
审视山西经济,发展不足最为突出。
伴随着“煤炭黄金十年”,山西经济与全国同步高速增长。但是,自“十二五”开始,山西经济增速开始持续下滑——13%、10.1%、8.9%;2014年,经济增长4.9%,全国排名倒数第一;2015年增长3.1%,全国倒数第二。上半年经济形势虽然低位企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稳中亦有忧。忧主要表现在,上半年工业经济仍然负增长,一些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降幅扩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7.4%;结构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城乡就业和增收压力加大,环境质量形势不容乐观。全省经济形势呈现四个重要特征,即经济增长低位企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新旧动能转换胶着,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民生刚性需求加大,财政保障能力减弱;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风险隐患也在积累。可见,我省经济仍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山西面临的困难要求我们必须理直气壮抓发展第一要务。这不仅是全省3600万人民最热切的期盼,也是当前治晋理政最迫切的任务。
对山西而言,理直气壮抓发展还有另一层题中之义。面对曾经出现的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在经历了刮骨疗毒式的治理之后,我省政治生态建设成效显现,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氛围初步形成。但与此同时,一些领导干部在反腐斗争中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明哲保身,缩手缩脚,只以廉洁论好坏,不以发展论英雄,虽然为官不腐,但同时也为官不为,观望坐等,该上的项目左顾右盼,该迈的步子停滞不前。加之,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一些干部对发展前景信心不足,裹足不前。
因此,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如何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明白,反腐败与推动经济发展是相统一的,经济发展需要反腐败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市场环境。反腐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还更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所以,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进经济稳定向好,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理直气壮抓发展,就是要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
在“一煤独大”的结构下,一旦市场“刮风下雨”,山西就“感冒发烧”。当前山西的经济问题多重因素交织。从外部看,是受全国经济供需失衡影响;从内部看,是源于经济结构不优。
理直气壮抓发展、促经济,对山西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破解资源型地区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方向。
具体而言,就是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煤工业发展、大规模投资、农业稳增长、服务业带动、金融支持和财政保障、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八方面工作。与此同时,重点谋划、统筹实施一批重大举措: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纲要、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军民融合项目、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优化煤炭供给结构、降低物流成本。
煤炭是山西最大的省情。抓好山西经济,虽然不能只抓煤,但首先要抓好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能源革命要求,在山西重点是积极推动煤炭革命。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山西重点是积极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煤炭产业的周期性起伏给我们上了惨痛的一课,再也不能重蹈覆辙,绝不能丧失这次煤炭市场倒逼的历史性机遇,必须全力以赴推进我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炭企业转型升级,进而带动全省经济闯出新路、稳步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