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决战贫困奏强音
2016年03月24日 09时38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宁武县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王建秉 通讯员 宫耀忠

宁武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近年来,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八大专项行动之一,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一体两翼”战略,全面落实“4375”强农计划,创新实施“三立三精三整”脱贫举措,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乡包村增收活动,取得了反贫困的显著成效,全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万余人,仅2015年一年就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谱写了一曲决战贫困的激昂乐章。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攻坚合力

宁武县不断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形成了万众一心奔富路的强大合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各级责任落实。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综合协调,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目标确定、组织动员、督导考核等方面责任,做好扶贫力量组织调配、项目资金运行管理、帮扶措施督促落实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部门、乡镇、村各级干部责任。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基层创新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村干部的领头雁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借鉴阳泉“1+X”联建模式,积极组建易地移民搬迁联村党委,使小组织变成大党委,将分散的个体组织聚合成发展的联合体,形成了凝聚力量办大事的发展氛围。2015年以来,通过认真选派农村“第一书记”,实现了251个贫困建档立卡村和35个农村软弱涣散党支部全覆盖,为推进农村脱贫、促进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

形成扶贫攻坚合力。牢固树立扶贫攻坚“一盘棋”思想,抓好统筹协调,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把各种扶贫力量动员整合在一起,努力构建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工作节点和步骤,逐步落实扶贫任务,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包村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包村包户全覆盖。各级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发挥脱贫致富引路人的作用,切实解决好受扶村、受扶户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创新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制定扶贫开发攻坚项目台账,每年对各乡镇下达减贫任务,实行动态管理、销号备案。建立扶贫开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科学设置评价考核指标和权重,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坚持“奖勤罚懒”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考核排名靠前的乡镇和单位,在扶贫资金分配时给予倾斜,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有效确保了扶贫攻坚工作的落实。

创新工作理念,狠抓重点工作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在精准,宁武县精准发力,找到以下突破口。

树立精准扶贫理念。通过帮助贫困群众找准路子、选准产业、拿准措施,真正使精准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首先是路子找得对。各乡镇充分审视自身优势和劣势,结合实际调整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发展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发挥优势、抱团脱贫。其次,摸清底子。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贫困户、低保户精准识别,弄清有能力脱贫的贫困人口构成、素质技能、收入来源,充分掌握扶贫对象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难易等情况,不断完善精准识别“数据库”,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三,扶到点子。突出差异化扶持,变“大水漫灌”为“滴水浇灌”,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制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把扶贫项目、资金、措施落实到每个村、每户人家,切实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立足山区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发展农业产业紧紧围绕“山”字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功夫。

按照“山上养羊、山下种粮、家中育菇”的思路,努力做大羊产业、做强食用菌、做优小杂粮,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走出一条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在羊产业发展上,按照“乡建小区、村育大户、户搞舍饲”的思路,带动千家万户种草养羊,推进羊产业规模化发展、精细化加工,使羊产业成为贫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小杂粮产业发展上,以基地建设为核心,以推广扩繁为手段,推进脱毒马铃薯、G5莜麦、优质胡麻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同时,运用“助农贷、助保贷、富民贷”等形式,采取担保、贴息的办法,积极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进一步壮大原有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和示范园区,通过龙头带动、示范引领、合作经营、技术培训,充分吸收贫困户种植食用菌,帮助农民快速脱贫。同时,认真落实三大主导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加快移民搬迁进程。有效整合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移民和农村危房改造等移民搬迁项目,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把人口、土地、资本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向中心村和县城转移,进一步提高村庄聚集度、产业发展水平和群众收入水平。不断加大移民搬迁和整村推进力度,对不具备居住条件的山庄窝铺作整体搬迁规划,分步实施。对搬迁村的土地进行流转,争取上马退耕还林、光伏发电等项目。同时,通过产业带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式,有效增加移民群众收入,确保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共对14个乡(镇)70个村的1.23万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在城郊建成了全市较大的移民新村——刘家园移民新区。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加强房、水、路、电、讯五方面基础建设,解决贫困人口居住安全、吃水困难、出行不便、用电不稳、通讯不畅五大基本生活问题。设法提高农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延伸、向贫困人口覆盖,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互相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多渠道捆绑整合资金,上马产业项目,集中投放使用,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有效加快群众脱贫致富进程。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000余万元。在52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受益群众达8700余人。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坚持“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相结合,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整合社会有关部门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为贫困村送知识、送技术、送信息,培养造就一大批有觉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实现一次培训改变命运、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坚持“群体”和“个体”相促进,充分发挥创业能手、致富能人的作用,形成一个能人支撑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领富一方百姓的良好局面。在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基础上,实施以劳务用工为主的煤矿就业富民增收工程,要求各大煤炭集团在招聘煤矿用工时,优先使用当地农民,其比例不得低于总用工人数的30%。目前,投入生产的11座煤矿累计安置当地农民2000余人,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创新结对帮扶机制。采取“富村带穷村”结对扶贫机制,把资源条件好一些、人均收入高一些、集体经济大一些、产业发展好一些的村庄精准识别出来,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限,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穷富结对、挂靠发展,推动贫困村、贫困户稳步脱贫;推广“基地加农户”抱团扶贫机制,积极研究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改变农民“单兵作战”,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引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强化“干部帮群众”联户扶贫机制,以“三联四进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把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一对一”工作推向深入,确保帮扶见到实效。近年来,实施以煤炭运输为主的地销运输富民增收工程,以阳方口镇、化北屯乡、凤凰镇等资源大乡(镇)为重点,先后组建运输专业合作社10多个。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肩负起脱贫攻坚这一历史重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一切围绕脱贫、一切为了脱贫、一切服从脱贫、一切服务脱贫、一切考核评价以脱贫为标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宁武县委书记任宁虎信心百倍,表态掷地有声。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