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阳)奇村镇金村木耳大棚里,一列列木耳菌棒整齐排列,上面挂着朵朵色如墨玉、光泽透亮的黑木耳。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大棚内的温度和菌棒的湿度。该大棚采取智能化管理技术和保姆式人工照护,确保木耳质量合格,干净无污染。
金村位于忻府区西北方,地处平川,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旱涝保收,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小村庄,主要种植玉米、辣椒、富硒西瓜等农作物。为壮大村集体经济,金村共申请项目资金49.5万元,全部用于木耳大棚首期项目。现已修建占地面积9亩的种植园区,建成5座温室大棚。“我们采用的是棚内的吊袋式木耳栽培,与传统木耳种植方式相比,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优势明显,具有土地利用率高、生长周期短、高产量高效益的特点。第一年种植木耳,就创造效益十几万元。”金村党支部书记郭世强说。
木耳大棚一年可收两茬,每次每棚可采收干木耳1000斤。每年3月底挂菌棒栽培,4月底成熟,6月份采摘结束。8月份开始秋耳培育,10月采摘结束。除了集体效益,木耳产业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务工机会。从去年开始,木耳基地在木耳菌棒养菌、打孔、吊袋、地摆、浇水、采摘、晾晒等环节都会雇佣村民,每人每日100元,每人可年增收3000至6000元。
如今,黑木耳种植已成为当地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通过示范种植,该村将带动有条件的农户发展木耳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首期项目的投资获得了不错的收益,金村决定继续投资,壮大木耳产业。金村木耳大棚二期,预计扩建5座木耳双弓大棚,并建设100平方米库房1座。二期项目实施后,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以种植玉木耳为主,对黑木耳栽培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努力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逐步形成品种多样化、干鲜木耳搭配销售的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