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创新工业品牌发展的培育手段与扶持措施。
政府相关部门应考虑设立我国质量强国建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各类企业以创新提升质量水平,特别是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并为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决策者以及技术工人提供质量管理及技能培训,以夯实质量建设的人才基础,为品牌战略的实施储备人才。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品牌宣传、咨询、研究、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打造和完善品牌建设服务体系。通过强化工业品牌产品的认证,提升市场信任度,实现品牌的国际互联互通和互信互认。
利用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优势,开展品牌领域国家标准、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的制定,增强我国自主品牌的国际话语权。
其四,提升我国工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鼓励工业企业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时,将重点放在把相关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坚持以质取胜原则,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力争生产出性能优越、品质高端的产品,以满足当前国内市场日益提升的高端消费需求。
加强对国内著名工业品牌的正面宣传力度,提升国内外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心与认可度,破除国内民众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并利用各种对外交流会、展览会等机会,推广和介绍我国知名工业品牌和产品,为我国工业品牌“走出去”营造声势、积累口碑。□
(文/张厚明 张厚明,工信部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