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亮眼并连创纪录,上证指数创近十年新高,A股总市值突破一百万亿元大关,前三季度总成交额突破三百万亿元。
尽管A股总体表现优异,但实际过程中也并不尽是气势如虹,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它带给投资者的感觉各不相同。有的人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也有人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如8月大多数人的“大鹏起兮云飞扬,扶摇直上九万里”,也如4月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与此同时,有人发问,在实体经济并没有显著改善的当下,A股市场因何取得如此成绩?
带着上述疑问,笔者从投资者对市场认知的几个误区出发,结合个人经验,阐述A股市场的几个重要特征。
股市是一个复杂系统
所谓复杂系统,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有很多相互作用且作用结果无法预测的变量。
简单来说,影响股市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地缘政治、宏观经济、行业结构、公司经营、供求关系以及投资者的认知水平等。基于此,股市运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即短期不确定,长期有一定规律。也可以称为短期失衡,长期守恒。所以在中国股市流传这样一句话,叫短期看情绪,中期看政策,长期看经济基本面。
尽管股市运行短期不确定,或者短期全凭市场情绪,但为何这个市场上还是有很多做预测工作的人和寻求预测的投资者?这个就回到影响股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了,即投资者的认知。众所周知,人对等级秩序和确定性的追求是刻在基因里的。在这里,股市短期的不确定和人性对确定性的执着追求形成一对矛盾,这也成为影响投资结果的一大重要因素。
投资者认知对投资结果的影响
任何思想只要一说出口,或只要一写成文字,它的原本意思就不是由它本身说了算,而是由受众说了算。
我们经常遇到投资者对某一政策或某一事件的发生追问是利好还是利空,此问题就像小孩子追问电影中的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但实际上,不管发生的事件是世俗眼中的好事还是坏事,在股市中都会产生受益股和受损股。比如,战争有破坏性,但利好军工和黄金;地震有破坏性,却利好基建等,所以在股市中没有单纯的利好或利空。
所有的经济现象、所有的经济政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认知。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其实,对应到股市中,幡动是每天涨涨跌跌的K线,风动是背后的公司基本面以及行业动态和宏观因素,而心动则是具体投资者对此的认知。千人千知,不一而足。
所以,人们对外在事物的感知和判断往往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说,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可以说反映的是人们对经济的认知。问题是什么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怎么看问题则显得很重要。当下的经济究竟好还是不好?想论证好,有一堆事实;想论证不好,也有一堆事实。
在股市中,比事实更重要的是预期。所以从根本上说,在股市中,投资人是在买预期,卖事实。这也造成所谓的利好出尽是利空、利空出尽是利好的现象。
分析市场走势,政策面和资金面是领先指标,经济基本面的数据则是滞后指标。所以熊市见底时,基本面往往不理想,但不能以此作为做空依据。若等到基本面明显改善后才加仓,则为时已晚,股价早已高不可攀。这也解释了为何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股市却有亮眼表现。
如前所述,预期比事实重要。但是,比预期更重要的是预期的转折!股市波动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市场预期发生转折的时候,比如经济从不太好变得比较好的时候,股市往往会有大涨。而经济从一片大好变得速度放缓的时候,股市往往会有大跌。(栗怀玉)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