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激光设备精准切割着光学板材,自动化流水线昼夜运转;实验室中,科研人员紧盯屏幕上的数据分析,无创测糖技术即将进入量产阶段;工地上,新能源项目建设正酣,起重机的轰鸣声与焊花交织成发展的交响乐……如今的三晋大地,民营经济正以蓬勃姿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山西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96.2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7.6%。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6万亿,占GDP的41.6%;全省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收入2066.6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1.5%。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我省财政部门“资金支持、政策助力、服务提质”三维发力的持续赋能,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资金“输血”强筋骨
创新发展添底气
“20万元专精特新奖励资金到账那天,我们立刻敲定了新设备采购合同。”10月初,山西宇皓新型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晶晶指着车间里的精密仪器介绍,公司能建成国内最大的光学级激光导光板生产基地,离不开财政资金的精准滴灌。作为一家深耕LCD(液晶显示屏)用光学材料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近3年研发投入均占营业收入3%以上,财政奖励如同“催化剂”,加速了技术升级进程,目前产品已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宇皓公司的成长轨迹是山西财政以资金赋能民营企业的生动缩影。2025年,省级财政专门安排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4.02亿元,其中“小升规”企业奖励资金达2.17亿元,“规范化股改”奖励资金8500万元,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阶梯式支持。与此同时,1.44亿元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1.38亿元定向用于专精特新企业奖励,创新型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在科技创新领域,财政支持更显精准高效。山西通过发放科技创新券、专项资金等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差异化奖补。运城市恩光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穿戴领域,其无创测糖和柔性纳米无线充电技术研发亟需资金支持,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周内便落实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为破解民营企业发展融资难,2023年以来,省级财政连续三年共增资21亿元,支持山西省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资本金达到39.95亿元,融资再担保能力进一步加强,今年又拨付了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资金0.5亿元。担保机构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对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截至今年6月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年化综合费率降至0.76%,有效发挥增信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融资担保行业法人机构数量达54家;在保余额1054.97亿元,增长7.44%。其中,政府性担保体系在保余额913.78亿元,融资担保直保余额放大倍数4.83倍,直接融资累计服务客户68.28万户次。
投资“引路”拓空间
产业升级加速度
“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太明显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让我们的新能源项目提前半年开工。”山西某新能源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34个获得国债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项目之一,其光伏组件生产线建设正顺利推进。
据介绍,2025年以来,山西财政不仅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5亿元,支持民营企业项目34个,还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77亿元支持民营企业项目9个。省级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领带动作用。
在政府投资的引领下,民间投资活力持续迸发。山西财政安排10亿元省级技改资金,支持204个民营企业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带动总投资214亿元,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技改资金,自主打造“八大系统”数字化平台,生产效率提升30%,单吨成本降低千元;建邦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精品钢管生产线,构建“电炉短流程”炼钢体系,能耗降低37%,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产业基金的专业赋能,为民营企业开辟了成长新路径。山西太行基金聚焦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新兴领域,已支持民营企业87户,投资金额达108亿元;战略新兴基金则在轨道交通、电力装备等制造业领域布局,投资5.37亿元支持2户民营企业发展。
特色专业镇和中小企业园建设成为民营经济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省级财政安排45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开发区建设中小企业园,同时加大对特色专业镇的培育力度,推动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在晋中介休,财政资金支持的碳素专业镇已集聚民营企业200余家,形成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政府采购“阳光平台”为中小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山西持续优化升级“政采智贷3.0”服务,9家金融机构已为239家供应商提供融资贷款6.18亿元。今年1—8月,中小微企业获得政府采购项目(货物和服务)资金171.06亿元,占政府采购合同总金额的近七成,让民营企业在公平竞争中收获成长机遇。
服务“暖心”优环境
法治护航增信心
“现在提供‘政采智贷’全线上融资服务,我们可以凭借政府采购合同和自身信用,在线获取政府采购‘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快办理’融资,激活了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山西创联中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相的体验,正是山西财政服务提质增效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山西财政聚焦平等准入、公平竞争、服务共享,持续提升服务效率水平,全力当好服务民营企业的“店小二”。
在强化政府采购支持方面,持续优化升级“政采智贷3.0”,扩大供应商在融资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运营负担。开发上线“电子保函”模块,实现保证金通过电子保函形式缴纳,减少了对投标供应商的资本占用。
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方面,全省财政部门严格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在确定采购需求环节强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从源头杜绝限制公平竞争行为。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监测指标和评估指标,及时掌握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在政府采购数字化平台开通在线质疑功能,提升小额零星采购的便利性。1—8月,全省框架协议采购项目累计完成征集品目32个,累计执行合同金额13.71亿元;全省各市采用区域联动方式开展框架协议采购业务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省财政厅主导建设云会计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全省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代理记账服务,以代理记账服务的“小切口”帮助企业降成本、提质量,以业财融合服务的“大平台”帮助企业增效能、扩融资。依托云会计大数据服务平台先行先试,建立起“财政+平台+企业+银行”对接互动机制,有效发挥会计数据在服务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助力破解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壁垒。
从资金支持到投资引导,从服务优化到法治护航,山西财政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扶持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培育肥沃土壤。在财政政策的有力托举下,新时代晋商正以更昂扬的姿态,破浪前行,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报记者任志霞 本报通讯员赵姝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