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频道>>经济>>正文
宁武县固废综合利用环保建材示范项目6月投产
2025年05月24日 16时33分   忻州日报

建设中的生产车间。

本报讯(记者刘芝彤)在宁武县工业园区,一座以“吃废吐绿”为使命的现代化工厂正拔地而起。作为山西省节能减碳循环经济工程的标杆项目,宁武县500万吨/年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建材示范项目不仅承载着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期望,更以创新技术将煤矸石、粉煤灰等“环境包袱”变为绿色建材,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破题“固废围城”,一场循环经济的革命。宁武作为忻州的能源大县,每年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长期堆存不仅占用土地,更易引发自燃、扬尘和地下水污染。如何破解“固废围城”?山西德信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项目总投资约5.68亿元,分两期建设,最终年处理固废500万吨。”项目负责人亓先锋介绍说,“一期工程聚焦煤矸石规模化处理,通过4条焚烧生产线和余热利用系统,将固废转化为保温标砖、砌块板材;二期则延伸至开发装配式建筑墙板、3D打印建材、人造无机石等高附加值产品。尤为关键的是,项目采用‘预处理——焚烧——余热回用——深加工’闭环工艺,使能源利用率提升40%以上,真正实现废渣零外排、热能全循环。”

技术赋能,从“低端填埋”到“高端智造”。在传统认知中,固废利用多局限于路基填充或水泥辅料,附加值低。而宁武项目却通过技术创新,让固废“身价倍增”——

走进研发中心,工程师正测试一款以煤矸石为原料的“人造无机石”:“抗压强度超过天然石材,成本降低30%,且无放射性污染,可替代传统装饰建材。”另一侧的实验室内,3D打印建筑构件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未来可直接“打印”出农村自建房或市政设施,大幅缩短施工周期。

项目以“智能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构建了从原料溯源到产品定制的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可视化监控平台,每吨固废的处理路径、碳排放数据实时可查;而装配式建材的柔性生产线,则能根据雄安新区、乡村振兴等市场需求快速调整产品方案。“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消化固废,更要打造‘四高一低’(高科技、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低碳)的行业标杆。”技术总监表示。

效益分析,生态账与经济账的双赢。从环保角度看,项目堪称“环境净化器”:全面投产后,年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二氧化硫1350吨、氮氧化物0.8万吨、烟尘362吨,相当于植树造林5000亩的生态效益;通过节约标煤68万吨、保护耕地200余亩,为区域生态减负注入强心剂。

经济效益同样亮眼。据测算,项目一、二期全部投运后,年营收可达2.3亿元,带动就业300人,并为地方财政新增税收3750万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其示范效应正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固废处理——建材生产——绿色建筑”产业集群,助推宁武县从“煤电独大”向“多元绿色”转型。

树立标杆,政策东风下的“山西样本”。该项目高度契合国家战略——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列为重点工程;山西省也提出“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7%”。宁武项目通过“环保建材+乡村振兴+智能建造”的多维融合,恰好为资源型地区探索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路。

“未来这里不仅是工厂,更是循环经济的‘展示窗口’。”项目规划图中,研发中心与环保建筑智能展示区格外醒目。通过创客空间、文化教育基地等配套,项目试图将工业场景转化为科普资源,让公众直观感受“垃圾变房子”的绿色魔法。

随着一期工程将于2025年6月投产,宁武县的“固废革命”已进入倒计时。这座年“吞”500万吨固废、“吐”百万平米绿色建材的工厂,正以务实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命题下,宁武的这道“减法题”——减污染、减碳排、减资源浪费,或许能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型地区提供一份值得期待的答案。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