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频道>>经济>>正文
这届年轻人的消费观“很清醒”
——精打细算追求“性价比”
2025年10月22日 09时42分   山西晚报

十月二十日,一家三口在太原市开化寺古玩市场的乐多中古店选购二手相机、玩具。

10月18日,刚搬家的“90后”消费者在闲鱼App上置办家用二手物品。本栏图片由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不是大牌买不起,而是平替更有性价比”“骑自行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这些流行语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消费信条。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很舍得为自己花钱,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敢花、爱花,却从来不乐意当“多花”的冤大头。比如两三百元的火锅说吃就吃,但一定会先看看有没有团券;几千块的包包说买就买,但一定会蹲有没有促销活动;二手平台上“淘好货”、青睐各类“平替”、“蹲点”抢券、精准凑单……这些看似矛盾的消费场景,正勾勒出当代年轻人全新的消费图谱:该花则花,能省必省,只为“值”的东西买单。

二手交易释放情感价值

热衷尝试新事物的关晓云大学毕业后换过好几份工作,在不同的城市搬过4次家,现在与朋友住在太原市小店区一处两室一厅的出租屋里。从锅碗瓢盆到家具家电,她家中近八成的物品都来源于二手市场。“我从上大学时就开始在闲鱼App淘各种各样的二手物品,同时也出售自己的闲置物品。大学毕业后,由于一直租房住,越来越多的二手物品填充了我的生活。”关晓云说,买二手物品主要是因为经济实惠,如原售价约3000元的洗衣机,买二手的只需 350元。在她看来,买二手物品是年轻人更聪明的选择,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过去,很多人觉得买二手物品“没面子”,可现在的年轻人更务实,他们认为“物品的价值在于使用,而不是全新”。比如一部刚发布不久的手机,新品价格不低,但在二手平台上买一部成色较新的二手手机,能省不少钱;一件只穿过几次的名牌衣服,低价卖给有需要的人,既能拿回一部分钱,又能让衣服继续发挥作用。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二手平台更是“省钱神器”,不用花大价钱就能买到需要的东西,同时把自己不用的物品卖掉“回血”,一举两得。

曾经,家里的旧衣服、旧家电、看过的书籍,要么堆在角落占地方,要么当废品低价卖掉。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涌进二手交易平台,把闲置物品挂在网上售卖,从衣服、包包到电子产品、潮玩手办,甚至是考研资料、厨房用品,几乎什么都能卖。

“今年夏天我在闲鱼花300元淘到一个退役的程序员专用机械键盘,卖家附赠的代码注释模板让我省去3个月时间的摸索。这种超出预期的获得感是标准化交易无法提供的。”在山西大学学习计算机的大三学生周翔感慨地说。

社群文化的加持,也让二手交易变得更有温度。很多二手平台不仅是交易场所,还是同好交流的社群。比如在平台上卖潮玩的人,会和买家交流收藏心得;卖考研资料的学长,会给买家分享备考经验;卖宠物用品的人,能和其他养宠人讨论养宠经验。这种“交易+社交”的模式,让二手交易充满了人情味。很多年轻人表示,在二手平台上不仅能卖掉闲置物品,还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额外的“情感价值”,是新品消费无法提供的。

玩乐自由都在团购券里

“团购券今天能用吗?”“满减券最多叠加几张?”“锅底和饮料适用优惠吗?”10月15日晚,在太原市长治路的某火锅店内,顾客的询问声此起彼伏。“00后”蒋慧慧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她说:“上次和朋友聚餐也是在这家火锅店。原价300多元的套餐,我通过团购平台买了180元的券,直接省了100多元。现在吃饭、看电影、健身、唱歌等,我都先看看有无券可用。”

现如今,从美容护理到美食小吃,从酒店住宿到生活服务……团购优惠券已覆盖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买东西不急着买单,得先看看有没有可以用的券,正在成为不少年轻人的购物习惯。

在国企工作的张锐只要闲下来,就会喊上大学同学出来聚餐。在挑选餐厅前,他会提前在团购平台上搜索各种优惠券。比起店内价格,团购券确实便宜不少:平时下单一杯均价15元的奶茶,团购只需 6.4元;有时碰到店铺活动,还能遇到三折券和免单券。“有时明知道可能用不到,但是看到特别划算的价格,也会第一时间买下来。”点开张锐的团购平台,各式各样的团购券映入眼帘。从半价的牛肉拉面、8.8元的洗剪吹套餐,再到3.5折的艺术展门票,甚至还有长途旅行套餐,可谓是各类团购券应有尽有。“我现在连洗衣洗鞋洗澡都会去找团购券。”张锐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团购平台众多,优惠券种类丰富,加之部分商家常采用限时抢购、红包诱惑、低价促销等营销手段,极易引发消费者“机不可失”的冲动囤券心理。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保持理性,按需购买,避免盲目跟风。同时,需仔细阅读退款规则,注意使用期限,防止因预约困难导致过期失效。

更注重品质讲究“质价比”

“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3块钱的小瓶饮料是面子,4块钱的大瓶才是生活。”……一句句充满调侃意味的话语道出了当下许多年轻人既追求实惠又注重品质的购物心声。他们在消费中趋于理性,不再愿意为“无端的溢价”买单,而是崇尚用最少的钱购买最有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在他们看来,把每笔“精打细算”出来的钱,花到对自己有价值和意义的事物上才值当。

“小时候总觉得贵的东西就是好的,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性价比才是重要的。”10月20日,正在太原吾悦广场为朋友挑选生日礼物的崔文娟说,“现在更愿意为品质付费,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好看和品牌,额外的品牌价值对我而言并不具有更多吸引力,我需要的不再是以高投入为代价的‘轻奢’,而是以高价值为特征的、专属于我们年轻人的‘奢华’。”

“该省省、该花花”是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年轻人热衷在网上比价,喜欢淘二手产品或“平替”。但他们并不一味图便宜,而是“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不仅追求价格合适的性价比,更注重品质优先的“质价比”。

“90后”顾馨是一名年轻妈妈,她发现同样的商品,在零售电商平台和批发电商平台存在差价。“孩子的玩具,玩一段时间就没兴趣了,要常买常换,所以不会买太贵的。”顾馨说。在同源、同厂、同工艺和同材质的条件下,她会优先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自从有了孩子,顾馨迅速成长为会记账、会比价的“生活大师”。

从钟爱“高性价比超市”到紧盯临期商品折扣,再到抢购高档超市晚间特惠套餐,还热衷于选择国货“平替”,现今的年轻人,正通过一系列精明的消费选择,逐步塑造着新的消费习惯与观念。他们摒弃了对品牌的盲目追求,转而运用精明的购物策略和对性价比的执着追求,在实用与经济之间寻求平衡,重新诠释了消费的核心理念——让每一分钱都物超所值,让消费真正回归生活的本质。

本报记者孟婷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