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灼灼,万物竞长。
五台山下,雄忻高铁五台山隧道开挖突破万米大关;云中河岸畔,108国道改建工程项目激战正酣;天涯山上,原平市160MW光伏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忻州城北,东瑞欣瑞里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塔吊舞动……新开工项目快马加鞭,在建项目只争朝夕,夏天里的忻州大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项目兴则产业兴,项目强则经济强。今年以来,忻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以重点项目求突破之举、聚升级之能、谋增长之势,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张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忻州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01 大道如织通四方
芒种到,五谷忙。6月13日,雄忻高铁忻州段再次传来喜讯,五台山隧道开挖突破万米大关,成为全线所有隧道正洞进出口同时掘进突破万米的隧道,为早日实现全隧道顺利贯通、全线最终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雄忻高铁线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形成山西东承京津冀、南通长三角、北连内蒙古、辐射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新通道。其忻州段建设项目也是全省的重点工程。入夏以来,雄忻高铁忻州段施工方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黄金施工期,战高温、斗酷暑,争分夺秒,奏响了夏日“奋进曲”。
在竞速夏天的赛道中,原平市160MW光伏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造大规模山地光伏施工原平新速度。作为重大绿色能源项目,自2024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精心组织,目标化推进,快速协调解决多项“瓶颈”问题,历时7个月时间完成首次并网,成功实现当年备案、当年并网施工的任务目标,仅用12个月施工周期完成全容量并网,创造大规模山地光伏施工原平新速度。
最近,国道108线改建工程(忻州段)激战正酣,平地机、装载机、沥青摊铺机等设备马力全开,路面水稳层摊铺、滑膜机工艺浇筑中央护栏等工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工人们忙碌穿梭,安全员逐项排查隐患,技术人员同步检测施工质量,现场一片繁忙有序。掀起大干快干的新高潮,已进场施工作业人员300余人,主要机械设备进场100台套,道路项目水稳层铺设完成总量的80%,下面层沥青铺设完成总量的60%、上面层沥青铺设完成总量的25%,中央分隔带护栏累计完成59.41%。涌动的数字可以折射火热的工作场面。国道108线忻州段改建工程项目是“十四五”期间全省规模最大、里程最长、投资最多的国省干线新改建工程。今年以来,山西路桥集团忻州国道项目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提前吹响决战的冲锋号,围绕项目建设争分夺秒抢进度。项目部正采取“白+黑”“五+二”的工作模式,组织工人对路面、路基、交安、机电、绿化采取交叉作业等方式施工,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各项工作正按照预期目标稳步推进。
02 追“绿”逐“新”步不停
高质量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初夏的宁武工业园区内,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座现代化环保建材生产基地正拔地而起。山西德信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500万吨/年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建材示范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在争分夺秒抢工期,设备安装紧锣密鼓推进,标志着山西省节能减碳循环经济工程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走进320亩施工现场,两座大型预处理车间已初具雏形:数十台起重机、吊机协同作业;30余名工人正在浇筑焚烧处理车间顶棚上进行焊接作业;2条固体废弃物焚烧生产线基础设施即将建设完成,采用“两班倒”模式,投入200名工人、30余台设备,确保一期工程年底投产。该项目作为我省重点环保工程,建成后宁武县历史积存的煤矸石将逐渐消失,烟尘、二氧化硫排放将大幅下降,真正实现“废料进、产品出”的绿色循环。该项目自启动以来,获得省市两级政策的重点支持,宁武县成立专班对接土地、审批等环节,仅用3个月就完成一期120亩用地平整和配套道路设施建设,目前,一期工程进度已完成60%,预计年底全面达产,随着二期生产线规划的落地,宁武县有望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环保建材生产基地,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一道新能源科技(忻州)有限公司进度也不断刷新,光伏产业以一道新能源为“链主”企业,已吸引以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邦高科”)为代表的单晶硅拉棒、光伏组件、光伏支架、新能源包装材料等企业落地;煤化工产业以禹王焦化、金宇科林等企业为代表的项目已经落地投产;新材料产业也在布局发展,新型电力装备、环保材料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6月14日,在忻州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园一道新能源科技(忻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机器人与精密设备协同作业,AGV智能小车穿梭其间,准确完成物料搬运任务,展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一道新能源科技采用“AGV运输+机器人取片+在线AOI检测”的全自动化生产模式,从原料开盒到产品包装实行全程无人化、自动化生产。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大大减少了人为错误,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一致性。“公司拥有600台左右AGV智能小车,1000多台六轴机器人,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模式。”一道新能源科技(忻州)有限公司行政经理赵婉朱介绍,“作为园区‘链主’企业,我们主要生产TOPCon光伏电池,技术已发展至4.5代,批量电池效率达到了26.7%,电池开路电压达到了742mV,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些高效光伏电池不仅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也为全球绿色能源供应贡献了力量。”
为打造完备的光伏产业链,忻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386亩的光伏产业园,运用“政府+链主+园区”等多种市场化招商方式开展精准招商,锻造产业链条,依托“链主”企业一道新能源科技(忻州)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军地位,引进一批以沐邦高科总投资40亿元建设的年产16GW·N型单晶硅棒项目为代表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储备一批以山东创曦新材料光伏支架项目为代表的产业项目延链强链。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涵盖上游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拉棒切片,中游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加工,下游光伏电站等全产业链条雏形,同时积极引进工业流体、包装材料、光伏玻璃、光伏支架等辅助配套产业,聚力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在忻州经济开发区经四路以东、播明路以西的地块上,16GW·N型高效单晶硅棒项目的工地上,塔吊有序转动,重型机械往来穿梭,身着工装的建设者们在钢结构框架间攀爬作业,焊花飞溅处,勾勒出一幅“大干快上”的产业奋进图——这里,正是沐邦高科在忻州布局的重点工程。
作为我省重点工程项目,沐邦高科忻州项目承载着多重期待:它既是企业深度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响应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关键落子,也是忻州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园的重要“拼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占地面积约245亩,总建筑面积共计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智能化硅棒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早在签约落地时,这个以N型高效单晶硅棒为主导产品的项目,便因技术先进性与产业带动力备受关注——N型单晶硅棒凭借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较传统P型产品高出1.5个百分点,达到25.5%),正成为光伏产业链升级的核心材料,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预计2030年其市场份额将占单晶硅棒总量的65%,推动行业完成从P型向N型的技术迭代。
用项目激活发展,以项目点燃全局。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犹如一粒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忻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带来新希望。
03 焕新场景释潜力
在夏季的号角声中,还有东瑞欣瑞里建设项目的峥嵘渐露。吊车林立、机器轰鸣、工人繁忙……一个个生动的施工场景折射项目建设鏖战犹酣。目前,忻州东瑞欣瑞里建设项目5栋楼主体已全部封顶,正处于二次结构施工中,预计年底将完成外立面及水电气暖工程施工。
从“一张图纸”到“塔吊林立”,从“规划先行”到“雏形初现”。作为我市城市商业发展新地标,该项目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打造忻州城区新潮派商业的聚集地、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定位,力求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忻州高质量发展。通过主题、空间、场景,立体化营造项目的潮流氛围,为忻州打造集潮玩体验、时尚先锋、首店经济、饕餮美食、城市文化为一体的全开放式街区。同时,针对“Z世代”与新中产家庭客群消费需求,在项目空间里以潮流文化为主题,以家庭式娱乐为补充,打造忻州最具时尚感、文化和个性的前沿消费领地。项目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成功,它的建成,必将成为忻州市商业发展的新地标,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战鼓擂响,催人奋进。当前,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项目建设,开启加速模式,把重点项目往前提、把计划往前排、把进度往前推、把工期往前赶,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
今年以来,忻州市以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为牵引,持续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功夫,全力抓好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紧扣产业转型,集聚创新要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针对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通过清单化管理、专班化推进,直击痛点、集中攻坚。助企纾困解难打出“组合拳”,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收集问题209个,解决率超95%。
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4亿元,同比增长10.5%;GDP完成301.4亿元,同比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8亿元,同比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2亿元,同比增长5.0%。
文/张志远 图/张存良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