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频道>>教育>>正文
这个寒假,更多孩子动起来了
2024年02月06日 09时12分   新华网

寒假伊始,来自浙江省绍兴市的二年级学生陈悠悠就开启了“运动模式”:上午9点,准时出现在羽毛球馆参加集训;下午,在家完成10组立定跳远和3组1分钟计时跳绳;晚饭后,和父母沿着老城区的街道来一场“City Walk”……

对陈悠悠来说,这个寒假还有点特别。往年寒假,父母总会给她报名几个学科培训班,可今年一个都没有。“爸爸妈妈说,希望我趁着寒假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比考试多拿几分更重要。”

事实上,像陈悠悠父母这样的家长并不是少数。这个寒假,记者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比拥有完美的成绩单更有意义;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培养运动习惯。

为什么中小学生和家长越来越青睐“寒假运动”?如何才能让更多“小眼镜”“小胖墩”,从手机电脑前抬起头、动起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1 寒假来临,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蔚然成风

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家少儿跑酷馆,7岁的男孩奥利正专注地穿梭在高低不平的场地上,他动作轻快连贯,在障碍间尽情地奔跑、跳跃、翻滚。这个寒假,奥利每周会上两次跑酷课。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的帅帅,刚上小学一年级。今年寒假,妈妈为他报名了体能培训班,每天两个小时,内容丰富有趣。“首先是运动舞蹈热身,然后进行训练,包含跑步、跳远、攀登、跳绳等项目,最后拉伸。”

记者在北京市一家少儿体育培训机构看到,场馆内参与锻炼的孩子明显比平日多了许多,来咨询报名的家长也络绎不绝。

这个寒假,为何体育培训班成了众多家长的选择?

“运动对增强孩子体质的帮助太大了。”帅帅妈妈颇有感触。去年秋冬开始,各地支原体肺炎、甲流、乙流等呼吸道疾病肆虐,帅帅班上的许多同学都因为生病住院,缺了不少课。因为平时就喜欢运动、身体素质强,帅帅坚持到了“决赛圈”。

在帅帅妈妈看来,孩子运动的益处很多:“除了能够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营养吸收,让孩子发育得更好,还可以防止儿童由于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另外,户外运动对预防近视、保护视力也有好处。”

“平时上学,孩子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寒假时间相对富余,我们希望他可以在这段时间过得充实一些,所以选择强化他的体能。”帅帅妈妈介绍,在学前阶段,孩子就接触了体能培训,从最初的体能小游戏,进阶到现在的专项体能锻炼,“帅帅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也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运动”。目前,帅帅的篮球、足球、跑步等运动的水平在学校被同学们羡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他也因此充满了自信,对体育的兴趣也增加了。”

2 选择运动,为孩子塑造良好心理品质

寒假一到,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刘早就迫不及待地要和哥哥去滑雪。延庆区的冰雪配套设施完善,驱车半小时左右就能到达专业的滑雪场。

抵达滑雪场,刘早需要戴好头盔、做好防护,全套武装后才能开始滑雪。想要将这项运动驾驭好也并不容易,有的时候滑着滑着就停滞不前了,而有时候刹不住车就容易摔个“屁蹲儿”。但是这些并没有浇灭早早的热情,每次滑雪,他都充满期待:“哥哥滑雪的时候很帅,我也想像他一样。我不怕困难,滑的时候很开心。”

刘早的妈妈张女士表示,虽然小儿子的滑雪技术还比不上哥哥,但是一次次摔倒再爬起来,可以很好地磨炼他的意志力。“我相信,以后他面对生活中的其他困难,也会有爬起来继续前行的勇气。”

采访中,谈到为何要让孩子在寒假加强体育锻炼,不少家长和专家都提到,运动对少年儿童心理品质的塑造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体育运动对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都有很大帮助。”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体育老师郭蕊表示。

“我们常说,做人做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项目恰恰是非常注重规则的。不管是体育考试、体育竞赛,还是体育游戏,都有规则。如果参与者不遵守规则,就拿不到成绩,更别提决出胜负。所以,在体育锻炼中,孩子们会逐渐理解和学会规则,又会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学会公平竞争。这一课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郭蕊解释说。

谈及体育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塑造,奥利妈妈表示,运动不仅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了,也提高了他的社交能力。她也希望今后有机会可以再为孩子增加一个团体项目,锻炼一下孩子团队合作意识。

对此,郭蕊也很赞同:“体育运动对于树立孩子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意识,很有帮助。”她指出,孩子除了保持学业成绩优秀,也要学习跟他人交往。多去参加一些需要合作的运动项目,比如排球、篮球、足球等,可以养成相互配合的意识。“当孩子在体育运动的集体中,学会如何处理跟同伴的关系时,他在学习、社交中,自然也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跟他人的关系。”郭蕊说。

3 让“小胖墩”“小眼镜”动起来,养成运动习惯更重要

来自山西省临汾市的王月今年读初一,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放假最大的乐趣就是待在家中,一头扎进短视频的海洋,偶尔也会投入电子游戏的世界,不经意间,一天时间就过去了。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假期不按时吃饭,零食却吃一大堆。假期过去,近视度数加深,体重也涨了。可是每次管她,她左耳朵进,右耳朵就出来了,我们又不能二十四小时盯着孩子。”王月妈妈为此苦恼了好一阵子。

然而,初一的这个寒假事情有了转机。王月对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主动和妈妈表达了想要减肥的愿望。王月妈妈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共同制定了寒假的运动计划,并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陪伴孩子锻炼。“我们觉得不应该过于严苛,运动适度适量就好,有了兴趣之后再循序渐进。所以我们目前打算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每天在楼下打羽毛球或跳绳,晚饭后全家人一起出门散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体育锻炼上也是如此。”奥利妈妈表示,自己有常年健身的习惯。潜移默化下,她每次去健身房,孩子都喊着要一起去。东北冬季寒冷,户外运动受限,奥利妈妈就带着孩子到健身房做运动。他们一起跳绳、扔球,还会进行平板支撑和仰卧起坐比赛,除此之外,奥利也会充当妈妈的小老师,教她跑酷动作。“孩子教我时非常有成就感,一起运动时我们之间的互动性很强,亲子关系也更融洽了。”

为了让中小学生们在完成书面作业之余能够更多地动起来,各地的学校都给孩子们留了一些“寒假体育作业”。郭蕊告诉记者,西苑小学给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都设置了体育作业,“都是一些能居家完成的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比如跳绳、仰卧起坐等”。但她表示,学校的安排只是一个基本参考,并不强制孩子们按照内容完成。学校更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锻炼项目。“无论是报名体育冬令营,还是在小区里利用健身器材锻炼,或是去户外爬山徒步,都很好。锻炼的形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体育运动是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逐渐产生自发锻炼的意识,养成受益终身的习惯。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参与到锻炼中,还能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内心,这才是留给孩子的宝贵财富。”(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记者 唐芊尔)

【专家学思】动起来,让寒假生活更精彩

寒假是学生秋季学期结束后的连续休息时间,放假是为了让孩子们放松身心、恢复精力,更好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但一些家长把它看成“特殊的学期”,认为这是在学业上补差补缺、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于是,寒假还没有到来,一些家长便行动起来,在校外辅导机构配合下,寒假变成了“小学期”。不可否认,在寒假,我们的确需要巩固上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完成必要的假期作业,也应该鼓励孩子们完成基于个人需要和兴趣的学习任务。但在学业之外,我们更应该做好规划,让孩子们“动起来”,过一个精彩的寒假。

一是坚持运动。目前,运动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但假日里,孩子们生活在家庭氛围中,缺少学校里那种运动氛围,更没有体育必修课的硬性要求,很容易疏于运动。一些家长虽然也重视运动,但往往把重视运动等同于给孩子报个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体育培训班。其实单一追求以技能为导向的运动,背离了体育本身的意义和效果,让孩子爱上运动比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运动只要有趣、孩子喜欢、安全就行:可以是家庭体育,也可以结伴开展;可以在小区、体育馆进行,也可以到户外去。

二是鼓励走动。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过节有许多习俗,如扫除、守岁、贴春联、放烟花、舞龙舞狮等,更重要的是万家团圆,人们共享亲情美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许多人离开故土,亲人们走动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断亲”现象。春节是人们联络情感的好机会,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走亲访友,让孩子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弘扬孝老爱亲传统,让春节更有年味。当然,寒假期间除了走亲访友之外,也可带孩子出门领略美好山川,见识更多风土人情。

三是经常劳动。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寒假在家,最重要的是安排好日常家务劳动。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制定好家务劳动计划表,鼓励孩子学做菜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动植物等。在城市过寒假的孩子可以找机会参与一些公益性劳动,在农村过寒假的孩子也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来锻炼自我。

四是尝试行动。这里的行动主要是指“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平时,学校教育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展开,学习的形式主要是课堂学习,但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寒假期间要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如进行小调查、小研究、小访谈等,把平时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联系书本。比如在北京可以考察中轴线,在扬州可以研究大运河,在无锡可以体验泥塑工艺……如果说运动更多是身体在动,走动更多是情感在动,劳动更多是双手在动,那么行动则更多地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家长在观念上认同、行动上践行,还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首先,作为校家社协同育人主导者的学校,要向家庭和社会发出“动静结合、欢乐寒假”倡议,做好整体谋划,寻求支持。学校应该开放学校的场馆设施,有序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本校学生的需要。其次,社区要主动联系学校和家庭,开发相应的支持服务家庭和学生教育的项目,统筹好区域内儿童之家、社区学院、运动场、图书馆、旅游景点等设施,优先满足学生和家庭教育需要。同时,社区还可以与学校提前联系,结合社区家庭特点和儿童需要,组建临时儿童组织(如“假日少先队”、留守小队等),组织开展假日少先队活动。再次,社会其他资源单位,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也可以主动配合社区和学校,积极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设施,通过预约制、专门通道、专场等形式,分期分批地向中小学生开放。(作者:洪 明,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文斌)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