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伟
我的家乡解放早,在党的关怀下不到十八岁就入党。并且享受着特殊助学金上的师范院校。工作四十几年,一直乐业教书办学校。受到省委省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劳动模范”表彰。现在虽已年迈,许多教育问题,还是常常萦绕心头,直想说道说道。目的是呼唤中小学教育必须大力改革。请主管部司领导,知难而上,进行深入调研和决策。
第一,必须尽快改变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压抑人才,影响身心健康的现状。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就严正指出:“课程多,学生负担太重,是摧残人才。建议砍去一半”。但是,紧接着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就把教育改革的大事冲散了,想起来很痛心。
时到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令人高兴。但是学生负担太重,压抑人才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不顾实情,层层加码。太多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厉的统考,三项制度盖顶,压得学生喘不过气。连周日节假日都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写作业,或者去各种升学辅导班培训。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轻松愉快,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高中学生的负担压力,比大学生大,孩子的疲劳,家长的操劳,叫苦见怜,成为社会普遍舆论。
为什么硬要加多课程加重负担?想来想去,这是教育制度对中小学生要求标准太高太严,贪多求全,急于求成,只顾高、大、全快速发展,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错误指导思想形成的。
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英国一次讲话中说:“中国孩子玩的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这是多么语重意长启人深思的一句话!这句话正好和当年毛主席的严正建议相辉映。
中外专家都认为,孩子玩乐游戏,是天性、灵性的表现,是健康愉快生活的重要内容。能培养爱好兴趣,激发人生前进的灵感灵性。
“如果扼杀孩子的玩乐游戏,就是泯灭孩子的人性个性和灵性。”
建议:教育部司领导,根据主席的建议指示,从培养爱护人才的实情出发,减掉过多太深课程,减少高考科目,严令禁止繁多作业。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爱护人才的根本措施。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生活中,学习锻炼成长吧!
在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中小学不留课外作业,我国应当深入思考这样做的好处。
第二,改革只用高考分数录取人才的制度。
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实际上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应试制度。
好处是公开、公正、公平,录取人才。操作起来容易,步骤具体可行。
很不足的是:一次考试定终生系命运。是只重文化学习,不重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考考考是教育的法宝,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埋没了有个性特长的人才,致使许多大学生毕业生成为有知识没技术的无能儿。为了找工作就业,还得重新学习实用技能,还得再住职业技术培训班。许多大学生都因待业走弯路而烦恼不已。
建议:国家选拔人才,在统考的基础上,应当加上分门别类的多种考试。特别着重考核实践能力和特长。允许院校自主考。为学生创造多种深造的机会。
对各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破格录取,同时要建立严格严厉检查制度,对走后门的人员严加处置,对走后门的学生劝退除名。
第三,必须改革英语课程,制定适合国情方略。
我国强调中小学生,人人必学必考英语,结果是什么?
大多数学生是被逼无奈应付升学统考;绝大多数学生,学了也用不上排场。
对于这样的结果,普通舆论在问:强制必学,学了整整十年用不上谁来关心?谁来负责?孩子们连中文学不好,把传统文化丢掉了,何苦逼着学外文?
我国正在奔小康,多数家庭还未达到想学必学的程度。强迫学习,很不符合国情民意。
建议:取消中小学普及英语制度,改变为在中小学校重点选拔人才,重点培训人才的制度。英语不要列入高考的主要科目。积极鼓动中小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
国家应当大力投资,举办初级、中级、高级的英语培训班和以英语为主要内容的专科院校。对英语建立专门考试和录取录用制度。这样能够突出重点,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
第四,必须强化中小学生民族传统道德品格教育。
专家论证:人的心态和行为习惯,决定人生前途命运。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性格习惯”。马丁·布贝尔说:“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是品格教育”。
现在,中小学的品德课程,实际上被智育教育排挤掉了,架空了。学生们缺乏劳动锻炼,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传统的道德、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自由任性,违纪违规。引起众议忧虑。
建议:教育部司,对小学生应有的品德和习惯,规划出具体任务目标,编写系列教材。制定新的教学方针方法。规定学校,要把品德课,上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习、实践课。讲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强化自立生活能力,做人做事的行为总则,伦理道德、社会公德、五爱品德,弘扬民族道德文化传统。对学生日常思想行为,必须建立经常性检查考核制度,每年一次的总结评比表彰制度。建立学校、家长、社会有关部门经常联系活动制度。真正把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第五,必须强化职业教育。让职教和普教一样,从低级、中级、到高级也形成一条龙制度。
现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待业人员越来越多。这与我国职业教育薄弱,培养人才门路不多不广有直接关系。
瑞士和日本的教育人士在座谈时,都明显的表示,不赞同我国学生闭门读书的做法,而是非常重视社会职业学习。
瑞士和许多发达国家,把职业教育看得比书本文化教育重要得多。
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学校念书时,文化成绩都不好。爱迪生在普通学校被老师说成是无能力。但是他们通过学习研究实用知识技术,都有伟大的发明创造。爱迪生竟然有电灯等一千多项发明。
事实说明,根据社会需要,培养有实践活动能力的人才,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国教育应当落实行行出状元的规划,落实培养科学技术拔尖人才的规划。真正体现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建议:国家大力投资,扩大职业学校的规模制度,为学生深造就业广开门路。设置更多的对口专业和民族特色专业。这是直接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实用人才。有利于广大民众的孩子有门路就业。减少高不成低不就的待业现象。有利于学生根据爱好特长,攻读展示自己才华的学校,有利于行行出状元,出科技拔尖人才,有利于我国城镇乡村的各种行业,各种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特点特色的发展。这才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有所用,学有专长,符合国情民意的好制度。
以上五个方面的思考建议,难免年老固执偏见。
敬请主管部司领导和内行专家,给予审阅指正示教。
2016于山西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