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宁姚期智已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视觉中国
中国网新闻2月23日讯 (记者李智 实习记者罗晨)日前,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表示,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籍华裔人士主动放弃外国国籍,投身祖国怀抱,并在自身领域为国家作出贡献。
从“外籍院士”到“中国院士”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物理学家杨振宁先后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1957年,他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在国内引起了极大震动。
1964年,杨振宁加入了美国国籍。杨振宁曾回忆说,“决定申请入美国籍并不容易。我猜想,从大多数国家来的许多移民也都有同类的问题。但是对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成长的人,做这样的决定尤其不容易。”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次前往瑞士日内瓦,与杨振宁见面,劝说其回国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杨振宁并没有选择在那时回国。杨振宁曾在纪念父亲的文章中写道,“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2015年4月1日,在距离加入美国国籍51年后,杨振宁又放弃了这一国籍。杨振宁挚友熊秉明曾对他说:“你的父亲虽已故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而杨振宁则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为祖国尽微薄之力
另一位院士姚期智是在杨振宁的介绍下回国。现年70岁的姚期智是世界著名地计算机学家,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学科研究。1975年博士毕业后留美任教,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利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任教。2000年,姚期智获得了有着“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是目前唯一获此奖项的华人学者。
2002年5月,姚期智在上海、南京和北京与国内计算机领域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这一次访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年后,姚期智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正式加盟清华大学,并在回国后的第一年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
姚期智曾说,“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还是非常深厚的,我对整个中国的感情非常深厚。目前国内有一个很好的目标,要建设出几个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来,我觉得我现在能在清华参与这件工作也算是一件小小的贡献。希望能尽点儿微薄之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视觉中国
“千人计划”专家施一公
近年来,国家对海归优秀人才越来越重视。从2008年开始,我国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开始实施“千人计划”,从海外引进各领域顶尖人才。中科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就是首批特聘专家之一。
2003年,施一公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在那里,他的实验室占了整整一层楼,每年还有200多万美元的科研经费。2006年,正处于科研事业上升期的他却毅然决定回清华任教。
2008年,经过两年的过渡期,他关闭了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的终身职位,放弃美国国籍、改回中国国籍,全职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他还在此后的短短几年内,从全球招募了80多位优秀人才,帮助清华生命科学学科步入世界一流行列。
施一公曾说,“在美国,我内心始终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我希望回到祖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改善和改进国家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做些努力,能培养一批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一些贡献。”

2016里约奥运会马术个人三项赛场地障碍赛,华天夺第8名。视觉中国
中国骑士华天
2008年北京奥运会,18岁的华天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参加马术三项赛的中国骑士,他以创造历史的方式参加了奥运会马术三项赛。
从2008年的北京到2016年的里约,华天一直以一己之力填补了中国马术运动的空白,而这一路走的并不轻松。
中英混血的华天为获得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的资格放弃了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华天及其团队尝试在奥运赛场展示中国马术,却也意味着更多艰难、更多投入:马匹的购置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维系在欧洲等地的日常训练费用更是花销不菲。
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华天年仅18岁,他和他的马因过障碍时摔倒而未能完成比赛。而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26岁的华天和他的战马在马术个人三人赛中,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
华天曾在赛后表示,“要带着中国的国徽,参加10届奥运会。”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