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端午节刚过,经过近一个月的忙碌,繁峙县砂河镇上双井村13户村民的春秋大棚蔬菜开始上市。对于常住人口仅有345人的贫困小村来说,这个时候能吃到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还是破天荒头一次。而这样的特色农业种植,正是市环卫处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郭剑鸣和驻村工作队为解决村民吃菜难的一个缩影。
中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滹沱河畔的村民们躲过中午最晒的那会儿,就赶紧跑到地里锄地。上双井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河边造出20亩村集体水浇地种上了仁用杏,郭剑鸣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看着长势喜人的仁用杏树深感欣慰。对面近2000亩的土地上,由农业合作社大规模种植的小米、土豆,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希望。
近年来,上双井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搞好扶贫项目,使全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零,已经实现整村脱贫。记者走进上双井村,探寻这里脱贫背后的故事。
2017年农闲时节,市环卫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于建兰看到村里妇女们农闲的大部分时间聚在一起玩扑克,她心里很着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回到市里联系了几家婚庆公司,让村民在农闲时,为新婚新人衲鞋垫。她从市里买来了做鞋垫材料,引导妇女们参与,却发现响应者寥寥,“以前也做过,卖不了几个钱。再说现在说得好听,万一做下了卖不出去,不就白费功夫了。”村民张俊霞快人快语,说出了心中的顾虑。几次动员,还是不行,于建兰不信这个邪,群众不相信,咱们带头干,为此她组织了村支委的家属7人,开始手把手地教。经过一个月的努力,7名村支委家属衲了30双鞋垫,通过婚庆公司卖了5800多元,村里的妇女们惊呆了,纷纷来找于建兰。今年衲鞋垫的队伍已经增加到了50余人,每月光鞋垫一项每人就能收入800多元。
群众不相信咱党员干部带头干为了带领村民致富,2017年市环卫处派驻第一书记郭剑鸣来到村里后,就访农户、跑项目,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当地小米质量好的优势,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打造精品小米。当时成立合作社村民响应者很少,小米平时一斤能卖到2元钱,现在到了合作社加工,不知道能卖多少钱不说,钱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到手上,村民有所顾虑。群众不相信,村党员干部带头干。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村支委一班人把家里的小米拿到农业合作社加工后,每斤卖到了3.9元,比先前的翻了一番。去年赶上市场好,上双井村村民光小米一项每户就收入12000多元。像郭剑鸣这样的第一书记驻村干实事、帮脱贫的例子在繁峙县比比皆是。
“我代表全村村民说两句心里话,现在俺们村大变样了!2018年摘掉了穷帽子,现在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6月10日上午,在村委会整理材料的3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乔晓俊说。从淳朴的话语里,深切地体会到一个贫穷落后乡村在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发生的深刻变化。
时间回到2015年,市环卫处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来到村里后,村里一穷二白,村委会连个办公的地方也没有,村里的道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如今,五年多过去了,上双井村不仅摘掉了穷帽子,农民的收入也翻了一番,而且村里道路也平整了,街道干净了,上双井村的人到镇里赶集底气更足了。
上双井大变样,原因在哪里,我们听听68岁老人孙步安的故事。
正值晌午,记者一行来到孙步安老人家里,见到驻村第一书记郭剑鸣,老人就像见了亲人一样。“前些年我就靠种十多亩产量不高的薄田勉强度日,日子那叫一个清苦。自从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加入了农业合作社,仅种植小米,每年就能收入12000元,老伴做鞋垫每月也能收入800元,今年扶贫工作队还帮我家建了春秋蔬菜大棚,新鲜蔬菜早早就吃上了,日子是越来越富有了。”老人掰着指头一笔笔给我们算账。
据了解,市环卫处扶贫工作队从2015年到上双井村以来,为村里造了20亩水浇地,种植了2000余棵苹果树,对村里墙壁进行了粉刷,组织了贫困户养鸡,建起了农业合作社,建起了春秋大棚13座,还定期资助村里贫困生等。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上双井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幸福感稳步提升。
变化的不仅是老百姓的日子,上双井村里的集体经济也破了“零”。上双井村脱了贫,但上双井村农民前进的脚步没有停,53岁的驻村第一书记郭剑鸣告诉记者说,“前段时间,村里召开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专题民主生活会,大伙一致认为,下一步,上双井村要进一步发挥内生动力,不等不靠,在振兴乡村道路上再立新功,不辜负市里、县里对上双井村的关怀。”(张志远)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