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落实陪餐制度杜绝形式主义
2019年05月10日 11时40分   忻州晚报

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保障学生饮食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陪餐制度。”

饮食安全是保障孩子身体健康的第一要素。但长久以来,学校往往只重视提升科学文化教育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在校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并未建立起周全完善的校园餐饮制度。而陪餐制度的全面推行,就是将学生的饭碗与学校负责人的“饭碗”直接挂钩,使学校负责人成为学生在校餐饮的第一担保人。但也有不少网友发出质疑之声,认为陪餐制度是只盯着末梢的监督制度,只能做到“ 亡羊补牢”,而不能防患于未然,不是保障校园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事实上,陪餐制度虽然从末梢出发,但属于一种倒逼机制,通过明确学校负责人的责任,反过来逼迫校园健全餐饮链条,对保证学生在校的饮食安全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良策需要落实才有生命力。而在落实陪餐制度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不少人担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负责人是否能真正做到与学生一桌同食,而非另开小灶;始终坚持陪餐,而非只签字走过场。如果发生如上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整治?由此可见,要想落实陪餐制度,就要建立公开明确的监督制度和问责制度,只有如此,才能杜绝形式主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重于泰山。而孩子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保障学生在校的饮食安全是教育强国的第一步。而要建立保障校园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最根本的方式还是应该完善《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制度的贯彻落实中,切实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实习生 李格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