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梅开二度花更红
2019年02月21日 10时18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访全省“最美基层干部”称号获得者、静乐县鹅城镇窑会村第一书记刘冬梅

在静乐县汾河以西319省道上,有个贫困村叫窑会,村民世代靠坡梁种植杂粮为生,全村196户就有9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迫于生计,前几年村里有些贫困残疾人还动起了“靠路吃路”的歪脑筋——在省道上拦大货车讨钱谋生。这个“灰做法”隐伏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滋扰着正常的交通秩序、助长着不劳而获的歪风邪气,而且,因过往车辆多,窑会村的“灰名声”也随着滚滚车流“声名远播”。刘冬梅就是在这个时候到窑会村当起了村官。

在这个任上,她一干就是三年,三年的付出换来的是村风的彻底好转,她成功杜绝了这个“灰做法”,扫除了这一“灰名声”,让窑会村人一改“等、靠、要”的旧习气,一个个行动起来,把注意力都聚拢在了谋发展上。

因工作需要,冬梅调走了一段时间。2017年,在脱贫攻坚的紧要节点上,组织上再次调刘冬梅重返窑会村,出任第一书记。这一年,刘冬梅三年驻村的深厚积累和精心酝酿,以耀眼的业绩喷薄而出:她搭建了窑会村委会扶贫商城,建起了服装厂,打造了汾河细沙、河卵石、羊粪、黄土、红皮土豆等网红产品;这一年,全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3000元跃升到4800元以上;这一年,窑会村因村施策精准脱贫的模式脱颖而出,为全县广大贫困村树起了标杆。人们都夸冬梅是“梅开二度”,是扶贫路上的“女汉子”。

带好队伍是第一责任

冬梅在重返窑会的第一次村“两委”班子会上说:“我又回来了,从村官当到第一书记,这是组织和乡亲们的信任,组织上希望我和大家一起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但是,我这个第一书记一个人是干不成事的,我首要的责任就是把队伍带好,没有一支掏心为百姓谋福利的好队伍,啥事也办不成。”这就是她上任后对自身责任的深刻认识。为了履行好这份责任,她身先士卒带队伍,真抓实干察民情,率领两委班子成员,逐家逐户调查摸底,调研务求精准,施策务求对症。村里情况复杂,关系盘根错节,为了将真实的贫困信息反映出来,刘冬梅创新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信息管理表格,将全村贫困户的底数摸得清清楚楚,这套工作方法在静乐各乡镇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村“两委”成员淬炼了党性,改进了作风,提升了士气,学到了工作方法,增强了工作能力,为后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帮乡亲们挣钱是第一要务

窑会村生态完好,传统杂粮品质优良,村子紧靠汾河川,有大量城市稀缺的家居养殖用料。冬梅审时度势,决定借电商产业突破,输出优势产品。为此,她组织创立“农业产业+电商扶贫+公益”的脱贫新模式,注册了“窑会村委会”的公众号,链接了窑会网上扶贫商城,带领贫困户采集本村河川的细沙、鹅卵石、羊粪、黄土等“乡村奇货”,经过无菌处理后作为鱼缸和宠物养殖垫材和城市家居养花材料,全部包装上线,很短的时间就出货500多单。大家开心地打趣她:“闺女闺女你不简单,土面面换成了钱串串,粪蛋蛋变成了金蛋蛋……”。“点石成金”的效应唤起了村民挣钱的热情,但是冬梅也意识到:光靠黄土、细沙这些创意产品很难起量,实际收益有限,而且这些都不是每天需要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后劲难续。于是她多番考察,选定富含花青素、营养丰富、天然绿色、口感上乘的本地红皮土豆作为试金石,和“巩村长”电商平台合作,开启“合作社+种植基地+贫困户+扶贫商城”的多产融合发展模式,做大农特产品上行。

做大扶贫产业再苦再累也心甘

计划的实施,让她历尽艰难。

产品选好了,村民却怕产量不高、怕销路不好……各种怕,村里没人愿意种。她就决定自己担风险,先种“试验田”,用事实消除大家的顾虑。经过对比分析土豆产量,最终选定本县王村、中庄、娑婆三个乡镇为试点基地,与种粮大户签了500亩的包销协议。秋后土豆丰收,亩产3000斤,红皮土豆每天入库十几万斤,但是,每天出货才100多单,销量打不开!“拦路虎”横亘,家人不支持,朋友不理解……刘冬梅压力“山”大。但是合同已经签了,不卖就是不讲信用,她又连夜开会,重新制定销售方案。很快,销量起来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客户反馈,收到的土豆有被虫咬过的、有烂掉的、有冻坏的——品控出现了问题。她又亲自去打包现场抽查、把关、培训,从严操作。没几天,差评没了,客户一致好评,销量继续上升,日均1万单。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快递发货能力不足,土豆不能及时发走。电商行业对发货的时效性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不能按时发出去,将会造成虚假发货,她将面临巨额的罚款,怎么办?——没有退路了!她只能咬牙继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雨兼程……3个多月,她没有一天睡觉超过5个小时,终于挺了过来,不仅500亩红皮土豆销售一空,还出现了断货情况,于是计划外收购、调货,战果不断扩大。

这轮操作,让静乐2017年“一战成名”,成了忻州市大名鼎鼎的红皮土豆培育基地和集散地,2018年种植亩数更窜升到2000余亩。如今,静乐红皮土豆已被打造成一个网红爆款,成为“一村一品”的优质产品。2017、2018两年内,仅此一款单品、仅她一个网店就带动全县网销300多万斤,带动贫困户300多户,户均增收1500余元,吸纳妇女劳力200余人,人均增收4500元,并且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加入到电商创业扶贫队伍中来,真正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氛围。

2017年底,窑会村脱贫攻坚的成效表上显示:全村人均增收超过1800元,饮水安全全部达标,危房改造全部完成,14户五保、低保户全部享受了国家民政救助,兜底34户34人全部实现了保障,19人得到了医疗救助,37人享受了教育扶持政策。全村完成了现行标准下的整体脱贫。2018年,全村人均增收超过1400元,两年累计增收3200元,窑会村,这个曾经“灰名声远播”的“讨吃村”,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一天天走向富裕、奔向小康。(吕宣中)

(责任编辑:李冬梅)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