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杏林春暖 医者仁心
2019年02月20日 18时12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访全省“最美基层干部”称号获得者、繁峙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郑竹成

腊月三十晚上,万家团圆的时候,当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看着精彩纷呈的春晚节目时,郑竹成却在住院楼里忙着巡视病房,自从开始承担住院医生岗位任务后,他就24小时坚守医办室,精心观察着自己主管的每一位患者,像这样的春节他已不知过了多少个。

“那天还有41位病人未出院,过年时候都不能出院的大多是危重病人,容不得一点马虎。”郑竹成对记者说道。“其实那已经算轻松的了,初二、初三两天又有24位患者入院,我们的床位又满了。”他总是笑着,看不出一丝抱怨。

医者仁心“穷人郎中”

1995年,郑竹成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基层医院工作,分配到繁峙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一待就是25年。他把一腔真情奉献给了每一个患者,累计诊治病例十万余人次,抢救心脑血管危重患者及其它内科危急重症达4000余例,无一起医疗事故。

在诊治患者时,他从不开价格昂贵的药品,对那些需要长期治疗而家境困难的患者,他绞尽脑汁制定治疗方案,能省则省,许多患者称他为“穷人郎中”。诊疗结束,他总是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工工整整地写在病历本中,叮嘱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如有什么不舒服,随时可通过电话向他咨询。自从他有了手机后就从未关过机,手机铃声成了他最为敏感的条件反射。他那耐心条理的解释以及温馨关切的语言温暖感动了众多患者和家属的心。

悉心钻研 医术精湛

郑竹成的钻研能力是出了名的,遇到疑难杂症,他总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从医二十五年来,秉承为患者健康担当的信念,郑竹成潜心向学,悉心钻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累计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篇,并获忻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应用一等奖1项。

头晕的病人很多,其中表现为突发性眩晕、耳聋、耳鸣或眼球震颤的很容易被误诊为“梅尼尔氏综合征”而入院治疗,殊不知20%的头晕病人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了预防误诊误治,在认真钻研资料,多方学习后,郑竹成摸清了头晕病的发病原理并掌握了治疗此病的技术。在诊清病情后,通过一种简单方法——手法转头复位,就可轻松治疗此病,效果立竿见影。患者不吃一粒药,不输一滴液便可痊愈,都夸郑竹成是“神医”。为扩大推广,他还多次在科室内举行专题讲座,并亲自演示,手把手传授技术。

为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脑梗死的致残率,郑竹成率先带头在院内开展急诊为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已知的在本地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只能在发病6小时之内进行,对医生的技术和专业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次,正准备给一位病人溶栓,病人突然大叫一声,意识丧失,监护仪显示室颤,先后两次进行电击除颤后仍不见效果,抢救室内的空气凝固了一般。但郑竹成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所有人在他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在实施第三次电击后,患者心跳恢复,意识改善。郑竹成果断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为患者徐徐推注溶栓药物,患者的意识逐渐清楚,病情趋于稳定,一场紧张的战斗胜利结束。当大家抚额拍胸、激动万分时,郑竹成一个人默默走出了手术室,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衣服。

不忘初心 倾情奉献

在工作中,郑竹成总是冲在第一线,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他每年都要到边远山区进行义诊,仅去年一年就下乡20余次,解决了山区患者2000余人的看病难问题,并为乡村医生送去了实用技术。

郑竹成还认真贯彻县委和医院的策略部署,挤出时间帮扶魏家窑、楼岗3户贫困户,定期向贫困户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及措施办法。帮扶贫困户刘拴西的妻子患有高血压,郑竹成每次入户时都帮她检查血压,还不时为他们送上药物,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解决困难,现在刘拴西一家的情况已大为改观,每次进城都要找郑竹成坐会,谈谈家里的新变化。

在郑竹成的行医生涯中,获得省市县荣誉无数,但他没有一丝一毫的骄躁,一如既往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他的心中,一切荣誉都轻于鸿毛,患者的康复才重于泰山。(乔伟 夏雨)

(责任编辑:李冬梅)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