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黄河之滨唱大风
2018年12月22日 11时16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保德县决胜脱贫摘帽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王文君  张剑雄

保德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惠民家园

搬迁小区3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吸纳260多人就业

来自保德县贫困村的知名农产品

光伏电站既是绿色能源,也是脱贫产业

时近寒冬,但位于黄河之滨的保德县春潮涌动,脱贫攻坚决胜的号角声声嘹亮,广大干部奋战在一线的激情、干劲像热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保德县,过去因穷“走西口”出了名,国家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又戴了30多年贫困县帽子,今天终于迎来了改写贫穷历史的时刻。

2014年以来,综合投入扶贫资金35.21亿元,16万余名干部群众和派驻帮扶干部同心协力,认真对标对表反复攻坚,到2018年,全县158个贫困村退出154个,12661户33595名贫困人口脱贫12394户32967人,贫困发生率从24.66%降低到0.46%。经县自评,保德县脱贫摘帽14项指标均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

保德县地处晋西北的黄河边,这里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十年九旱。在靠天吃饭的年代里,“十年九不收”自然就成了常态,“走西口”就成了祖辈们的主要谋生手段。1985年,国家开展扶贫工作,“先天不足”的保德县从此戴上了贫困县的帽子,全县的干部群众一直奋斗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保德能脱贫出列,自然不同凡响。

12月初,带着诸多疑问,我们忻州日报社采访组一行踏上了保德县这块古老的土地,开始了释疑之访。

330支工作队“五天四夜”驻村帮扶,4000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51名农村第一书记常年驻村,扶贫工作考验了干部,锻炼了党性,凝聚了民心

时值隆冬,冰雪载途。我们在保德县林遮峪乡元家山村采访。这是一个去年才退出的贫困村,目前正在提升巩固脱贫成果。我们的采访对象是县文化局的一名干部、现驻元家山村扶贫的第一书记赵建军。2016年11月,他被县文化馆派到元家山扶贫,2017年4月担任该村第一书记。见到他时恰逢他和县城建局的干部检查元家山村的提升巩固工程。

和赵建军一样的还有其他150名第一书记常年驻村扶贫,此外还有330支工作队780人“五天四夜”驻村帮扶,400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县的贫困户。他们都在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们进村入户,深入开展了“六查六确保”活动:查识别上的差距,确保扶持对象精准;查找实施上的差距,确保项目安排精准;查找管理上的差距,确保资金使用精准;查找落实上的差距,确保措施到户精准;查找帮扶上的差距,确保因村派人精准;查找退出上的差距,确保脱贫成效精准。以此确立精准导向,落实精准措施,确保政策落地。特别是在开展脱贫摘帽百日攻坚逐村逐户核查行动中,他们采用“46431”工作法,入户开展调查,即入户问效、问需、问计、问政;看粮仓、看衣柜、看住房、看社保、看教育、看资料;看建立逐户、逐村达标台账、户村整改台账四本账;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讲、典型宣介;对村脱贫责任组和结对帮扶干部履职情况一查到底。以村情民意清、对表底数清、存在问题清、整改措施清、责任落实清、对标时限清,必到产业项目基地、必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点、必到脱贫攻坚阵地、必到田间地头或群众聚居场所“六清四必到”为抓手,查看脱贫户和退出村是否达到退出条件,是否存在“数字脱贫”“被脱贫”现象。确保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检验。

脱贫攻坚以来,保德县委、县政府对14项县退出指标相关工作定期考核排名,通报工作进度。分别授予较好、一般、较差的3类单位红、黄、蓝流动旗帜。

红旗引领,嘉奖表扬;黄旗警示,书面提醒;蓝旗督办,约谈主要领导。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畴,表彰、嘉奖先进单位,“火线”提拔重用工作突出的个人;批评、约谈落后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不称职或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坚决予以组织调整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对违反工作纪律的个人,及时予以党纪政纪处分。累计免职7人,党纪政务处分86人,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问题15件。

强大的攻坚组织机制,在把最优惠的政策向脱贫一线落实、最优质的项目向脱贫一线倾斜的同时,使最优秀的人才在脱贫一线得到锤炼、最优良的作风在脱贫一线得到了体现。扶贫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4.7亿元提质升级县乡村道路564.5千米,9496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1处,1.3亿元全面完成贫困村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网络通信提质升级,瞄准致贫的根本问题精准施策,补短板,拔穷根

在林遮峪乡霍家塔村采访,我们看到意想不到的一幕。村里的水管员打开供水点的水龙头,自来水喷涌而出。村民们说,和城里一样,村里24小时不间断供水。他们还指着村里的公厕,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和城里的一样,是水冲的。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以前,霍家塔村还是一个因水源不足、供水设施几度毁坏、数年中断供水,吃水要靠人担畜驮或雇车拉。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前,保德县的158个贫困村普遍存在着水、路、电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瞄准短板拔穷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保德县实施了农村“路水电网”四个全覆盖工程。累计投入4.7亿元,完成县乡村道路提质升级564.5千米。采用城市公交、县级班线、客运班车覆盖和预约出行等方式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全覆盖。投入9496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1处,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城乡同水同价”补贴政策,保障“边角户”“失能孤寡老人”供水,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实现了全覆盖。投资1.3亿元,全面完成贫困村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网络通信提质升级,电网、互联网实现全覆盖。

水通了、路通了、电通了、网通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群众脱贫创造了条件,帮扶压力大为缓解,驻村帮扶的干部们对此深有感触。元家山村是一个仅有28户、58口人的小山村,村民们耕种着四、五百亩地。赵建军刚入村开展工作时,贫困户一致反对把种植列为一项收入。他们讲得也很在理,种地要投入化肥、种子、劳力等,成本不小。元家山村土地贫瘠,产量低,加上山高沟深,出行很不方便,产下的粮食要么卖不出去,就算卖出去也卖不上好价钱,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收入。但是,从2017年开始,这一切不一样了。村里通了客车,供上了水,有了互联网。贫困户的地免费机耕,政府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村里建起一座70多平方米的杂粮加工厂,添置了30000多元的机器。驻村的干部们上网一宣传,亲朋好友、本单位的同事就把元家山种的五谷杂粮买了。去年,元家山村仅小米一项,就卖了36000元。种地成了元家山村贫困户的纯收入。

5亿元建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747.6万元“以奖代补”鼓励就业,10213名低保对象得到政府救助或兜底保障,一系列工程让贫困户安其居,乐其业,鳏寡孤独有所养

采访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悲喜交加的故事,刘美玲(化名)三姐妹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悲的是,她们的父亲离世,留下了正值学龄的姐妹三人和母亲,母亲承受不了家庭变故的打击精神失常,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失去理智的母亲怕孩子受人欺负,不让她们离开自己,情绪激动时手持菜刀不让任何人接近。三姐妹因此失学。喜的是,扶贫工作队进驻得知她们的情况后,帮助三个孩子重返校园,在林遮峪中学上学。在类似的学校上学,除了享受国家“两免一补”、营养早餐、一颗鸡蛋工程等普惠性政策外,保德县财政还免费提供三餐,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个学期补贴500元生活补助。刘家三姐妹情况特殊,学校针对此还免除了她们的教辅资料费,并提供学习用具和部分生活用品。

刘家三姐妹只是保德县关注特殊群体,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实现了农村困难群体帮扶全覆盖的一个缩影。扶贫攻坚开展以来,保德县加快推进“两线合一”,打通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对象双向进入通道,符合条件的10213名低保对象被识别为扶贫对象;累计发放低保、特困救助金2亿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86元。2017年起,为全县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50元意外伤害保险。2018年,将低保贫困残疾人每人每月50元生活补贴提高到150元。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燃油补贴等221.9万元;提供适配辅助器具1327件,基层组织助残扶贫93名27.9万元。民政医疗救助和一站式医疗救助帮扶贫困边缘户5696人次1041.1万元。投入185万元,改扩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20个。扶贫基金会教育扶助946人53.1万元,为全县7514名7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发放孝善激励金375.7万元。

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推广有机旱作农业3万亩,补贴生物有机肥4551吨;发放粮食、中药材特惠补贴638.9万元,春耕农机化生产补助1.9万亩,免费飞防植保3.1万亩,农机购置补贴289.3万元;“两红”(红枣、海红果)经济林发展到10万亩以上,经营主体定点定产量收购全县贫困户红枣350万公斤;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等“三品”33个;发放养殖特惠补贴1764.5万元,全县猪牛驴存栏量达3万头,羊存栏11万只,家禽存栏数接近30万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73亿元,贴息438.9万元。采用单建、联建、共建等形式,建成11.8兆瓦贫困户屋顶光伏电站、158个贫困村33.9兆瓦村级光伏电站、30兆瓦县级集中式光伏地面站并网发电,带动受益9287户。举办赏花节、红枣节、旅游节等乡村旅游活动5次,带动5000余人增收。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中心,辐射带动3000余贫困人口增收。建设3000亩扶贫产业园区,积极承接6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通过劳务用工、订单收购等方式,与2412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了厚德天一百草驴养殖、华盛肉牛养殖以及山西可宝食品红枣开发、西府海棠果酒加工、红源果枣果品果脯加工、恒胜农副产品果酒果醋加工、山西鑫土地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张军食用菌栽培等一大批带贫益贫的特色富民产业。全县形成了以有机旱作农业、“两红”经济、特色养殖、光伏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新格局,贫困村产业“五有”全覆盖。多业态的特色产业普惠贫困户,成为他们稳定的经济收入。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挪穷窝、改穷貌、换穷业,着力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为此,保德县投入5亿元,采取政府委托代建、并联审批手续等方式,建成了惠民家园、幸福家园、富民家园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筹资3662.3万元,将3354名同步搬迁人口建房补助资金提高到与贫困搬迁户同等水平;筹资5000余万元用于简装修奖补,提高实际入住率,完成“十三五”期间2852户840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79户5052人,同步搬迁人口1173户3354人)的搬迁任务,涉及124个村,整村搬迁48村1775户4984人。搬迁户住房全部落实到户,脱贫户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全县退出的贫困户房屋安全第三方机构鉴定全覆盖,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696户,投入975万元。投入7000万元,完成16个建筑特色风貌村整治;投入4400万元,完成60个美丽乡村建设;投入4093.5万元,户容户貌整治293村13645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实施培训就业扶贫工程。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双管齐下。发放就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747.6万元,促进4737名贫困人口输转,年工资达到1.5亿元以上。“以奖代补”具体措施是,每个贫困劳动力只要在外务工取得劳务性收益,向政府有关部门出示雇用单位的薪酬发放证明,就可以得到劳务收益5%的政府奖励,2000元封顶。在这项政策的鼓励下,保德县有万余人奔向黄河对岸的陕西省府谷县打工。每天早上七点钟,浩浩荡荡的劳务大军乘坐着各种交通工具,跨过黄河大桥,消失在府谷县的各个用工点。在府谷县华林商厦任楼层经理、来自保德县南河沟的青年张建益介绍说,这家大型超市,98%的员工来自保德。同华林超市一街之隔的山水阳光大酒店,90%以上的员工来自保德。

2018年,保德县为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输出贫困劳动力119人。培训“保德好司机”2157名,贫困劳动力考取C本补助2400元、考取B本以上补助4000元。“保德好司机”成为远近闻名的劳务品牌。劳务收入成为贫困群众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新时代“走西口”的劳务大军成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典型。

围绕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恶劣和长远发展问题,保德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把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全县退耕还林5.7万亩,涉及贫困户3514户2.2万亩;浅山丘陵区特色经济林栽植2.4万亩,涉及贫困户821户7912亩;荒山造林10.5万亩,造林专业合作社贫困社员劳务收入1475.2万元;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1.8万亩,涉及贫困户1778户,直接参与项目的贫困人员226人获得劳务收入129.2万元;生态建设累计发放补助及劳务报酬3815.4万元,总受益1717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1.1%。放眼望去,保德山青了,水清了,贫困群众籍此增加了收入。

加大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领域资金投入,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以全面提升。累计为贫困学生(儿童)发放学前教育资助、普高免学费、普高助学金、职中免学费、职中助学金、滋蕙计划、润雨计划、雨露计划、教育基金会等资助金2499.1万元,帮助解决助学贷款8486.5万元。教育特惠补助294人147万元。建成农村达标卫生室239个,出台引深“双签约”强化“双服务”实施方案,组建26支“双签约”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双签约”5391户11986人,出具诊治处方6710人次,健康义诊2828人次,健康咨询服务4.5万人次。基本医疗报销9833人次3902.5万元,民政医疗和一站式救助贫困户5233人次640万元。推进山西农大与西府海棠、可宝食品等企业产研合作,指导实施果树嫁接管理、功能产品开发等,2018年县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达1080万元。配备文娱器材570余万元,常年不间断送戏、送文化、送电影下乡。投入1364.8万元新建、维修文化活动室107个,建文体广场132个;投入141万元,为全县所有行政村每年更新图书2万余册。

各级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中国中铁集团出资5000万元援建19.6公里扶贫公路。83家县民营企业出资800多万元,结对帮扶263个行政村,6个龙头企业、52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帮带贫困村和贫困户,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破零,收入达3万元以上,其中218个村收入达5万元以上。妇联“两癌”救助贫困户71万元,县工会、团县委及其它各类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服务,开展送法下乡、政策宣传、医疗服务、便民服务、卫生清洁等“扶贫助困”志愿服务500余场次,参与人数1.2万人次,受益贫困人口1.4万人。全县所有行政村建起爱心超市,接收公益捐赠家具衣物1.5万件;县扶贫基金会累计接受社会捐助2414万元。15个社会团体及各帮扶企业采用帮扶销售和消费扶贫方式,累计为贫困户销售红枣、杂粮等农产品269.2万元。

穿行在保德县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看到一张张扬眉吐气的笑脸,一个个焕然一新的村庄,我们心中的所有疑问顿时释然。张张笑脸,写满了初战告捷的自豪,写满了在党的领导下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自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传承着不向贫穷低头精神,保德乘胜高歌,向幸福出发。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