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从自行车到小汽车
2018年08月10日 10时40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40年辉煌。我们经历和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和冲击,也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40年弹指一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美好。

我是新中国最普通的一分子,50余年的人生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4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我的个人生活。我家的交通工具变奏曲,见证着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变化。

自行车

1965年,我出生在定襄县偏僻的东峪山区南庄村,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经济落后,当时生产队的交通工具就是4匹骡子拉的胶皮轱辘大车。这种大车由一匹力气最大、能力最强的骡子驾辕,其他三匹骡子拉套,每匹骡子的头上戴着火红的红缨,走起路来像跳动的火焰,很是威风。当时它在我心中绝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想坐一下,成了我儿时的奢望与梦想。赶车的很爱惜车,也很严肃,根本不让我们小孩碰车,我们只能用好奇、羡慕的目光围着车看。

集体的运载工具是马拉大车,个人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不过,当时只有少数人才有自行车。我二舅住在离我们村10里路的岭子底,他有一辆破旧的大梁自行车。那是我家亲戚朋友中唯一的交通工具,我就是用它学会了骑自行车。每当二舅的大女儿骑着自行车从岭子底来到我家,我就特别高兴,她一来,还不等她喘口气,我就推上车子到学校的操场上学骑车,当时自己腿短,还上不了大梁,坐不在座子上,只能斜着身子,从大梁下跨着骑。但也很兴奋激动,生怕人家回去,自己就骑不成了,得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好好过过骑自行车的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后,父亲托我大舅从陕西咸阳买回一辆飞鸽牌加重自行车,然后通过火车托运回来,可见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对它更是倍加珍惜。我曾经骑着它从东峪南庄到定襄城,往返一趟240里路。1987年我到忻州教育学院学习也是骑着自行车去的。

摩托车

2002年秋天,我调到了待阳学校,妻子调到了北西力学校。家临时安在北西力学校,为了出行方便,买了一辆力帆弯梁摩托车。当时我们在县城刚买了一套楼房,经济拮据,只好托熟人先交1500元买摩托车的钱,剩余的1800元陆续再交。这辆力帆弯梁摩托车颜色是暗红色的,车把前有放物品的车篮,车把上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后视镜,座套是黑皮革的。戴上红色的头盔,裹上黑色的护膝,骑上心爱的摩托车,风驰电掣,好不惬意!节假日、星期天,我就骑上摩托,带着儿女去县城、无畏庄飞机场、七岩山等地兜风、闲逛、转悠。家乡的人到县城办事不方便,我骑着摩托在街上遇到家乡熟人总要热情地把他们送到目的地。

2006年,我因喜欢写点短文章,经常在报刊上发一些“豆腐块”,调到了定襄县政协,专门从事文史资料征集、编辑工作。骑上摩托下乡采访收集资料很是方便。记得有一次,我一人骑着摩托,带着相机,去七岩山拍照片,上了山,进了洞,拍了好多,然后满载而归,回去一看,还差一张远景的,我立马骑着摩托又去了七岩山,补拍了几张远景的,后来有一张入选了《定襄文史》的封底。

这辆摩托车陪伴了我们家8年,这8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就连乡村小道也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摩托车早已比比皆是,造型各异、色彩多样的汽车也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小汽车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条件好转,2013年我们家买了一辆朗逸小汽车。黑色的外表庄重沉稳,大气时尚。车型线条流畅,看起来非常有型。每次外出游玩,都是任劳任怨,带着我们一家领略春夏秋冬的自然风光,

2014年国庆节全家去晋祠看了看。2017年正月,又带父母去祁县乔家大院、榆次三多堂转了转,汽车载着我们在路上行驶,心里的感觉真是美滋滋的。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坐上自家的车,感到很欣慰。

现在,这辆汽车已经陪伴我们全家四年多了,妻子每天开着汽车上下班,节假日、休息日有时回老家,有时走亲访友,有时还去周边城市游玩。遮风挡雨蔽日,出行不再受限制,汽车真的是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2016年儿子结婚,我给他买了一辆白色的哈佛。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我家的交通工具变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我为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感到无比自豪,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苏荣伟)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