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保德枣叔”脱贫记
2018年07月01日 12时10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王海荣

“枣叔”叫刘在平,是保德县元家山村人,我第一次在元家山见到刘在平,并在包村扶贫第一书记赵建军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刘在平的枣林地头上,我的脑海就冒出“枣叔”这个名号。

保德是山西出名的产枣之地。保德油枣、贡枣、糖枣乃至熏枣,全国知名。林遮峪是保德著名的产枣基地,元家山归属林遮峪管辖,村中枣树繁盛,田地边,山梁上,公路边,乃至房屋四周,几乎被葱郁的枣树包围,完全可以说,元家山是地道的“枣村”。

在这里,随便见个人,不是枣哥就是枣妹,或者也是枣大叔,枣大婶,家家户户都有数量不菲的枣树。刘在平个人就有枣林40亩,上千株。由于少技术,没销路,信息闭塞,包括刘在平在内的很多枣农的红枣滞销,枣树并没有给元家山民众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第一书记赵建军入村之后,闻知村中红枣滞销情况,联系省内外诸多商家,推广并打造红枣产业。当得知市场上熏枣的价格较高,与红枣的价格悬殊较大,赵书记就率先鼓励刘在平作为试点户。

说干就干。在赵书记的扶持之下,刘在平在自己家院子里开始了小规模生产熏枣。从中,刘在平慢慢悟到了一定的商机,他敢于尝试,脑子灵活。不曾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熏枣加工首战告捷,取得成功,销路出奇的好,温州、深圳、台湾的商人都看好这款熏枣,让刘在平喜不自禁。

“今年的熏枣他们早早就预订了。销路不愁。”刘在平高兴地说。

刘在平是个开明的人,一切都能看得开,想得开,能从大局出发想问题。关于脱贫,刘在平忍不住发表了他的想法与感慨:“甚是个脱贫,怎么才算脱贫了?钱有多少也不够花,多少也用着了。几麻袋的钞票也背动了,看是能不能背。我总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一些成绩才是实实在在的,感觉才最真实。我们决不能以贫为荣,为当贫困户而上演争夺战,我觉得这样很可笑,很滑稽,甚至很荒诞。”听他这么一说,围观的群众给他翘起了大拇指。

枣叔通过红枣深加工脱贫了,并在赵书记的指引下通过对养羊产业的努力,也让几个农户获得了收益。总之,多管齐下,多种渠道,从种植红薯、西瓜等高产值高价值经济作物方面,产生了较好的收益。

其实,早在见刘在平的时候,朋友就跟我提起过,并叮嘱我,如果有机会去元家山,一定要见见刘在平,值得写一写。就在前几日,赵建军书记还把刘在平的一首打油诗发给我,让我看。诗是这样写的:“山清水秀我村庄,青砖碧瓦筑高墙。参差错落油枣树,松柏栽植道两旁。精打造,细端详,红砖窑檐印辉煌。清幽美景神仙地,人间圣境赛天堂。”这首诗的题目是《村容户貌改造后的我村》,署名是红枣世家。赵书记问我写得怎么样,我说挺好。笔名更有意思,红枣世家,刘在平当个“枣叔”合乎情理。

我这才知道,刘在平身上的身份还很多,比如“农民诗人”“贫困户诗人”“枣叔”“瓜农”等等。在赵书记的帮扶下,刘在平的红枣有了销路,在经济上脱了贫。但是,刘在平并没有闲下来,他还想在精神上“脱贫”。

刘在平是一个农民,文化不高,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由于早年父亲病重,作为家里唯一一个男子汉,他早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如今,父母均已不在,自己的几个孩子也都成家立业,刘在平稍微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再那么劳累,可以歇下来缓口气,这才想起早先自己曾有过爱写写画画的“毛病”。

“很奇怪,每天就想写写画画几句,不写画几句感觉难受的不行。”刘在平说着,一只手按在了心口上。

其实他还有肝病,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一般不爱说这些事情,说了也谁都替不下,自己慢慢养护就是。过去抽烟喝酒很厉害,现在的“诗人”刘在平戒酒了,只是烟还是想抽,尤其写打油诗的时候,他觉得叼着一根烟写起来云里雾里有感觉。刘在平“脱”的是“精神”的“贫”。他说:“我现在能写能画,写出来发到微信还有人给我点赞,我就觉得很开心。这就说明有人认可我,我感到很欣慰。”

也是,精神文化脱贫,并非让人人都来当诗人,但至少人人能从歌唱、娱乐、舞蹈、小戏等文体诸多方面找到乐趣,老百姓能从精神上、心灵上获得莫大的慰籍。

元家山村子不大,但能人不少,虽然个个都是农民,但在扶贫攻坚的工作开展以来,人人都从思想认识上面,精神上,心灵上获得了新的飞跃。村中小杂粮加工点的筹备完善,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村村通网络的全覆盖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细致入微的工作开展,让老百姓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与体会到党的政策温暖人心,让他们都获得了空前的满意。

这时候的刘在平似乎也更中意自己农民诗人的称号,他亲眼目睹了村庄的变化和乡亲们精神面貌的改观,激动兴奋之余,忍不住写下了一首首发自肺腑的生活赞美诗:

“早出晚归日匆匆,每天都在忙碌中,才迎东侧旭日升,又见西边夕阳红。”

这显然是枣叔在早出晚归侍弄田地时的感言。收工回家时又有感而发:

“日落西山掩流霞,天涂夜色埋万家,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思虑写点啥。”

在田地忙了一天,晚上进家门,老婆已经把饭做好了,吃饱喝足,拍张饭桌图,晒到朋友圈,忍不住又写道:

“今日晚饭比较香,两碟小菜摆中央,细嚼慢咽有滋味,吃完面片再喝汤。”

没曾想,他病倒了。病了也不打紧,还要继续在微信里感慨:

“最美乐园朋友圈,忧烦琐事与它谈,讲述人生悲喜事,发表心情和感言。”又过了两天,病好了,村里来了飞机播撒农药,他又有感而发了:

“科学发展快,枣树打虫快,飞机进俺村,省时人不累。”

诸如此类,刘在平总能随手就来,张口就来,简直就是天生的诗人。

元家山的红枣多为油枣,刘在平又总爱写打油诗,我不禁笑着对他说:“你可是名副其实的打油诗人呢。红枣和你的诗都‘油性十足’,味浓韵深,值得一记。”听了这话,这个瘦高个儿的中年汉子竟然腼腆地摸着头皮乐了。

2017年,刘在平被评为“保德县脱贫光荣户”,从县里领回了金闪闪银灿灿的大奖牌,刘在平高兴地把奖牌挂在墙上,每天吃饭睡觉看看它,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莫名又滋生出一股一股更澎湃的干劲和热情,他说他要继续把熏枣的加工干下去,更要把打油诗写下去,一天至少一首,雷打不动,要养成习惯,践行诺言。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