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扶贫路上的“女汉子”
2018年06月29日 12时24分   忻州日报

——记静乐县鹅城镇窑会村第一书记刘冬梅

在静乐汾河以西319省道边上的黄土丘陵区,有一个贫困小村叫窑会村,全村196户就有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靠坡梁种植杂粮为生,迫于生计,村里有人动起了“靠路吃饭”的歪脑筋,一些贫困残疾人在319省道上拦路讨钱聊以谋生,因过往车流量大,窑会村的坏名声也“声名远扬”,刘冬梅就是这个时候到村里当起了村官,她一干就是三年。三年的付出换来的是村风的明显好转,窑会村人的注意力都往谋发展上聚拢。之后,因工作需要,刘冬梅调走了。2017年在脱贫攻坚的紧要节点上,刘冬梅重返窑会村担任第一书记。三年之前的人气积累和在基层不断的历炼,刘冬梅对窑会村的脱贫充满信心。

一年来,刘冬梅借助“巩村长”电商平台,搭建了窑会村委会扶贫商城,建起了服装厂,把当地的汾河细沙、河卵石、羊粪、黄土都变成了网上的热销产品,祖祖辈辈种植的山药蛋、小米通过网上直销走进城市人的生活,窑会村变了,窑会村整村脱贫了。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到3000元,达到了4800元以上,窑会村因村施策精准脱贫的模式为全县贫困村树起了标杆。大家都夸赞刘冬梅是扶贫路上的“女汉子”。

带好队伍是我的第一责任

“从村官到第一书记,组织上希望我和大家一起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但是,我觉得首要任务是把队伍带好,没有一个好的队伍,啥事也办不成。”这是她上任后对村里的承诺。为了这份责任,她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逐家逐户调查摸底,了解民情,她说这个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一定要有扎实的数据。村里情况复杂,关系盘根错节,为了将真实的贫困信息反映出来,刘冬梅创新总结了一套工作方法和信息管理表,将底数摸的清清楚楚。这一套工作方法在静乐各乡镇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

窑会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基础差、底子薄,发展较慢。致贫原因也非常复杂,残疾、疾病、多子女、无劳动力等多种原因造成大部分贫困人口负担重、生活困难,其中因残疾、疾病等健康原因致贫的比例较高,由此产生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不强。村里没有经济主体,新创立的合作社带头人市场敏感度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农户自身脱贫能力低,“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这些实际的困难,刘冬梅认为村里要想发展,必须找准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发家致富上,她的这一思路得到了班子成员的赞同,但是,大家都很困惑:窑会要发展,出路又在那里呢?

帮乡亲们挣钱是我的第一要务

班子的心齐了,劲也足了。可是,窑会村到底能干些什么?怎么干?其实刘冬梅早在当村官时就有了打算,苦于当时市场环境的不适应,一直装在心里的创业梦想没有实现,她和班子成员召集村里的致富能人和文化青年谈了她的想法:窑会村生态完好,传统杂粮品质优良,村里紧靠汾河川,有大量城市稀缺的家居养殖用料,从电商产业突破,让村里的特产变成商品。大家听了她的话都很兴奋,为此,她组织创立“农业产业+电商扶贫+公益”的致富新模式,利用2017年县里下拨的财政专项资金入股和专业农村电商技术入股的合作形式进行运作,注册了窑会村委会的公众号,链接了窑会村网上扶贫商城。她带领贫困户把河川的细沙、河里的鹅卵石、羊粪、黄土等作为宠物、鱼缸养殖垫材和城市家居养花材料,经过无菌处理后全部包装上线,在较短的时间就出货500多单。

“点石成金”的效应唤起了村民挣钱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她又和“巩村长”电商平台扩大合作,开展“合作社+种植基地+贫困户+扶贫商城”的多产业融合发展,和村里贫困户签订了50亩的红皮土豆种植合同,并在全县推广种植达500多亩,选择村里优质地种植谷子100多亩,吸收村里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种植管理,当年,为村里网上直销小米一万多斤,村里的10多万斤土豆全部销售一空,参与的贫困户仅此一项,户均增收了1500多元,合同种植的全县500亩红皮土豆网上直销200多万斤,销售额达到了800多万元,辐射全县30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

2017年,刘冬梅主动和镇政府对接,由村里提供场地,与东紫公司合股办起了服装加工厂,让村里30户贫困户的妇女劳力加入服装加工厂,保证了她们在家门口每月收入1000元以上,做到了务工、家务两不误,也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受益,村“两委”成员动员有文化、有带富能力的村民组建了红皮土豆和旱地小米种植合作社,窑会村养殖合作社和李美俊天鹅文化艺术团,直接带动60户贫困户入社创收,并帮助5户建档户建起了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争取了村级电站一座,覆盖了24户贫困户。截至2017年底,窑会村脱贫攻坚的成绩表上显示:饮水安全全部达标,危房改造全部完成,14户五保、低保户全部享受了国家民政救助,兜底34户34人全部实现了保障,19人得到了医疗救助,37人享受了教育扶持政策,窑会村完成了现行标准下的整体脱贫。

面对取得的成绩,刘冬梅还是高兴不起来。她说,比起脱贫,巩固更加艰难,要把窑会村建成美丽富裕的小康村,路还很长。2018年召开的第一次村“两委”班子会上,刘冬梅又提出了新的想法:扩大优质小杂粮种植;把初级包装上线做的更好;让更多的土特产走出窑会村;扩大服装加工厂,让更多的妇女加入进来,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争取特色风貌整治资金,把窑会村打造成静乐西大门上的一张特色名片。

窑会村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这位扶贫路上的“女汉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