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听见未来 从预防开始
2018年03月08日 10时00分   忻州日报

——第十九个全国“爱耳日”科普知识宣传之三

突发性耳聋的预防

突发性聋亦名特发性聋或暴聋,即在原因不明情况下突然发生耳鸣、耳聋,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达到高峰者。多累及单耳,以40-60岁成年人发病率高,双耳患者占1%,男性较多,春秋季节易发病。发病起初感到单耳低频或高频耳鸣,数小时后发觉听力突然下降,由部分耳聋到完全性耳聋可历经数小时或数日,半数病人伴有眩晕,重者会恶心、呕吐。耳聋程度常与眩晕轻重呈正相关,一周内眩晕可逐渐消失,约有1/3病人听力在1-2周内逐渐恢复,如一个月后听力仍不恢复,多将为永久性感音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高风险人群应注意以下几点:1、勿过度劳累,要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3、保持均衡饮食,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4、如果发现听力突然下降,应及时就医,采取治疗措施。单纯突发性耳聋如治疗及时,一般可借助药物恢复或减轻。

药物性耳聋的预防

药物性耳聋指的是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多年来,由于大量化学药物和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已发现近百种耳毒性药物。药物中毒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以耳聋、耳鸣为主。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逐步加重,半年后逐渐稳定。耳聋多双侧对称,以高频听力损失开始,渐向低频扩展,少数人会继续恶化至全聋。

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具体措施如下:1、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的适应症,如非必需,应避免使用。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耳毒性药物,一定要遵从医嘱,有耳聋家族史者要提前告知医生。母系亲属中有因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者,应禁用此类药物。老年人、体弱、肾功能减退患者应慎用耳毒性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2、应用耳毒性药物后,一旦出现头晕、口角麻木、耳鸣和耳聋等症状应及时停药;3、避免联合或连续应用多种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利尿剂同用或几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同用;4、应用耳毒性药物的同时,若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对内耳会有一定保护作用。(市残联供稿)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