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很多人喜欢喝点小酒暖和身子,古人亦如此,只是喝酒必温,还能引发诗情:“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
温酒器远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彼时,因青铜冶炼技术高超,所以有了“爵、斝(jiǎ)、角、觚、觶、壶、觥、尊、彝”等多种名目的温酒器。
汉代盛行用三足或四足青铜炉来温酒。喝酒时,把燃烧的炭火放在炉内,杯中添酒,即可给酒加温。唐代诗人白居易那句有名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是对酒事的生动写照了。
唐代国力昌盛,粮食富足,饮酒也成为风尚。此时期,除了陶瓷酒具外,还出现了金银材质的温酒器具,造型华丽端庄,一如其盛世风范。宋代制瓷器业发达,其时的官窑及景德镇等知名窑址都生产了大批精美的瓷制温酒器。其中,注子当是最普遍的温酒器,又以景德镇窑烧制的影青釉注子温碗为最,全器由温碗、注子和盖三部分组成。
元代本是马背上得天下的王朝,游牧民族的文化因子或难耐住性子温酒,但温酒器也还是有的,且以贵金属为主,或与上层社会显示富贵、渲染升平有关系。明清时期的酒具空前发展,尤其是温酒器形制繁多,有温碗、温酒壶、温酒炉、温酒罐、温酒盅,材质上更呈现多样性,除瓷器外,还有金银、景泰蓝、角制、竹制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世,由于祖孙三代皇帝都对瓷器表现出特别的喜好,制瓷业为之繁荣一时。如瓷制的温酒器中,除青花、斗彩、冬青外,还新创了“粉彩”“珐琅彩”“软彩”“硬彩”和“古铜彩”等,真可谓五光十色,美不胜收。
于今,多数人只将喝酒视作一种社交手段,不知温酒器为雅物,更不知温酒为雅事。先人们喝酒时的智慧和优雅,只能作为温暖的酒事遥想罢了。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