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不需扬鞭自奋蹄
2017年12月13日 17时01分   忻州日报

——记驻五寨韩家楼乡孙家梁村扶贫工作队长 石磊

2017年6月,已经年过半百、两鬓斑白,曾在农机、组织、乡镇、纪检、政法等多个工作部门、不同工作岗位历练了30多年的中年汉子——五寨县委政法委主任科员石磊同志,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主动请缨承担起了县委政法委驻五寨县韩家楼乡孙家梁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韩家楼乡曾经是石磊同志热血沸腾、挥洒青春汗水、实现人生抱负,生活工作过8年的地方。这里的一梁一峁、一沟一壑、一草一木,特别是这里的6600多父老乡亲,常常令他难以忘怀。时隔10年,2017年6月28日,石磊担负着组织沉甸甸的精准扶贫工作任务,领着3名扶贫工作队员,来到了县委政法委驻韩家楼乡孙家梁村扶贫工作点。

孙家梁村位于韩家楼乡西部,距县城50余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全村127户(其中贫困户55户),338口人(贫困人口143人),9名党员,共有耕地2068亩,人均6.2亩薄田。长期以来,村民广种薄收,仅靠单一的农业种植来养家糊口,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为了找出贫困根源,理清脱贫思路,石磊带领工作队的同志们在驻村的第一个月期间,就召开村“两委”干部会6次、党员扩大会4次,走访群众80余户次,并多次召开贫困户座谈会。从掌握基本村情了解户况入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帮助每个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出路,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帮助每个贫困户制定了脱贫方案和措施,做到了一户一策,既精准又科学。在此基础上,他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修定了孙家梁村“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脱贫帮扶计划和方案。针对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总体帮扶规划和分年度脱贫实施方案和措施,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队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和第一书记,按照“五好”党支部的建设要求,首先将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做为扶贫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增加培训、加大党课教育次数、丰富活动内容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地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开阔眼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为民服务的意识。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怎么扶?从哪里入手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呢?这一直是困扰着工作队的难题。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为此,石磊带领工作队员,采取走访与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对55户贫困户都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卡,形成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制定了“五个一”贫困户精准脱贫方案: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个帮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并建立了精准帮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推进。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石磊深深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一是解放思想强脑子,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他与村干部研究对策,并与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促膝交谈,详细讨论分析其贫困原因,并因户施策,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二是宣讲新形势、新政策、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让贫困人口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自我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和“造血功能”。

在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中,我们相信,石磊一定会百尺杆头更进一步,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精益求精的办事风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服输性格,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一贯作风,为精准扶贫、为建设富裕五寨、绿色五寨、大美五寨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 李涛 实习生 段雅琴)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