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外作业事故】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人的听觉、视力、行动能力和情绪都可能受到影响。在寒冷的环境下,作业人员易患冻疮、皮肤皲裂,可能因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等引发事故。此外,低温可能导致室外设备设施变形、破裂,引发泄漏事故。遇到雨雪、霜冻天气,脚手架、步踏等易结冰,可致作业人员滑倒摔伤,甚至引发高处坠落事故。
1.采用合理的冬季作息时间表。企业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减少人员在室外作业的时间,避免疲劳作业,要利用班前会加强防冻、防滑、防摔教育。
2.做好设备设施保温工作。企业要提前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对一些露天生产设备、工艺管线要采取防冻措施,禁止使用明火为设备、管线解冻。
3.防止厂区道路和生产现场结冰。遇到下雪天,企业应组织人员尽快清除厂区内的积雪和冰凌,以防发生伤人事故。使用脚手架、梯子和步踏作业时,要落实防滑措施。作业现场如有积冰,应暂停高处作业。
4.作业人员要注意防寒保暖。进行室外作业的人员,应按相应的规定使用冬季防寒物品。在刮大风、下大雪或大幅度降温时,应暂停室外作业。
5.严格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现场负责人和安全员应加强检查,制止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时查找隐患并采取措施。
冬季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加,是火灾事故的多发期。天气干燥、可燃物积聚、超负荷用电、静电增多、违规使用取暖设备或燃料等,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对此,应加强防范,增强作业人员的防火意识,及时排查并消除火灾隐患。
1.确保各类消防设施完好可用。企业应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确认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栓等设施完好可用,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厂房内的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防火间距应符合相关要求。
2.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企业应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需要进行动火作业的,要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动火作业证。
3.正确使用和管理电气设备。应避免超负荷用电,电气设备、燃气设备、电源线路的使用和维护应符合相关要求。
4.加强易燃易爆物品及可燃物管理。对厂区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和可燃物要使用专库限量存放,可燃物禁止靠近热源。
5.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作业人员应掌握消防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防火逃生知识。发生险情后,应科学自救、互救。(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整理)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