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订外卖成了人们解决吃饭问题的新选择,为啥订外卖?对外卖食品安全是否有所担忧?对外卖小哥这份新兴职业怎么看?本报记者围绕“外卖” 相关话题, 近日在我市城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外卖渐渐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单身男女选择叫外卖。打开手机,点击外卖APP,系统就会进行自动定位,之后便开始显示周边所有提供外卖服务的餐馆,饭菜配有图片,价格一目了然,只需加入购物车点击下单,在家或是在单位都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
城区一家公司的白领小王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来到忻州工作,因还没有成家,中午一般是选择叫外卖,只要手机一点,外卖半个小时就送到了眼前,很是方便。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很容易看到身穿蓝色衣服或是黄色衣服的送餐员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各个餐馆,他们不是在取餐的路上就是在送餐的路上,忙得不亦乐乎。采访中,外卖小哥王师傅对记者说:“这几天中午天气较热,叫外卖的人比较多,上午十点半到下午一点是我一天最忙的时候,每天大概能跑40单到50单,一月下来能收入三千多元。”
诚然,外卖等“跑腿”方式为消费者带来方便,且众多商家紧盯其中商机,一些餐馆每天的外卖销售额甚至会超过到店客户的消费额。一些餐馆经营者坦言,外卖订单单份的消费额往往不如到店顾客的消费额,但积少成多,其服务范围能覆盖餐馆周围很大一片区域。换句话说,附近的所有市民都是潜在客户,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外卖平台作为消费者与餐馆间的第三方,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常常推出优惠活动,使得外卖价格低于到店消费价格,久而久之,一些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更是形成了叫外卖的习惯。(张志远)
高温天、阴雨天,路远、加班,吃饭怎么解决?这个以前让人们颇为苦恼的问题,现在只要点个外卖就能搞定。然而,手机上轻轻一点、服务到家的背后是无数在烈日高温和风霜雨雪中奔波忙碌的外卖小哥的辛勤付出。戴着头盔,骑着电动车,座椅上放着保温箱,这是外卖骑手最常见的行头。穿梭在大街小巷,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也为了能够准时送达而在马路上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不免令公众担忧。
“我也知道骑得快很危险,可万一要是送晚了被拒收或者给差评都是要扣钱的呀!”小刘是某平台的外卖送餐员。有一次,小刘给客户送餐时因晚到5分钟,这份餐就被客户拒收了,无论他怎么解释,客户坚持退单。“顾客不要了,店家又已经做好了,这份快餐就得由我来全价赔偿,六十多块钱一份餐,一上午算是白干了。”小刘对记者说,他送过最晚的一次“宵夜”是在凌晨四点半,而一个小时后就是新一天工作开始的时间。“晚上值班的时候一整夜都不能睡觉,因为睡着了怕听不见手机提示,会耽误送餐。其实风吹日晒、爬楼梯这些都不算辛苦,真正的‘心苦’是客户的不理解。”小刘说,送餐时经常遇到有客户在预订时不给充足的时间,还有的明明有电梯,却不给他们刷卡,故意让他们爬楼梯;平时有部分单位、小区、医院附近不让停车,有些小区需要刷卡进入,无形中给送餐工作带来了影响。
采访中,很多送餐员表示,希望在为广大客户送餐的同时,客户也能多给予他们一些体谅和理解。拿到外卖时,哪怕说一声“辛苦了”,他们也就知足了。(实习记者 王菲)
家住开发区的市民林女士虽然不经常叫外卖,但对外卖的品质和外卖小哥却有自己的看法。
林女士说:“我们平常在饭店里就餐时,免不了会遇到一些诸如饭菜里有头发丝、碗碟不干净等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那么送上门的饭菜是怎么烹饪出来的,其制作过程和食品安全该如何有效监管,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面对的客观问题。再就是一些外卖小哥们为了尽量多的送餐,在中午或傍晚接近饭点的时间里骑着电动自行车风驰电掣般快速行进,遇到道路交通拥堵时还会闯入机动车道呈“S”型见缝插针地赶路,也可能会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发生碰撞、摩擦或不愉快,这样的行为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十分危险。”
林女士想对快递小哥说:“你们冒着风霜雪雨、酷热寒凉,付出辛勤的汗水为客户送餐,尽可能圆满地去服务客户,首先向你们道一声问候,说一声‘辛苦了’!不过也希望你们注意安全,钱重要,自身的安全更重要,你们不仅要成为方便大众生活的人间天使,更要成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则的遵守者,城市因为有你而多了一道彰显现代文明的风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也需要你我共同遵守,用心守护。”外卖小哥,请悠着点儿!(鲁明强)
现代人快节奏、重享受的生活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兴职业,“外卖小哥”就是其中一种。他们的工作十分辛苦,要求准时准点风雨无阻。雨雪天气,人们不愿意出门,外卖小哥却可能有更大的工作量。作为顾客,更应该给这个职业多一份理解。
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苛责,在外卖小哥大汗淋漓地敲开门送上食物时,道一句感谢而不是冷漠地拎走外卖就关门;在外卖小哥冒雨赶来稍有延误时,道一声辛苦而不是生气给差评;在外卖小哥笑容满面为你服务后,为他们点一个“五星好评”。这些都只是微小的事,但却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实习生 卢姝杰)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