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锁写的一笔好字,这是人们公认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都安排写仿课,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临帖,李新锁的字就写得最好。小学毕业时,他的国文老师批语“有书画天资”。一句评语,在幼小的心灵扎下书法爱好的根。他犁过田、种过地、赶过车、背过窑,但他不管做什么营生,一有空闲时间就练习写字。白天地里干活,没有纸墨笔砚,大地就是宣纸,树枝就是毛笔;晚上回家他就用笔蘸上水在墙上写。因为对书法执著的追求,终于在书法领域小有所成,70有余的李新锁加入了中书协,成为中书协会员。
1983年,他到内蒙古当木工,一走就是五年。五年间,他记下了十三本学习书法的笔记。他正式走上书法之路,可从1989年说起。这一年,山西省举办“首届寿阳杯硬笔书法大赛”,李新锁荣获三等奖,当省书协主席徐文达亲手将获奖证书送到他手里时,他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李新锁落泪了,这是甜蜜的泪,幸福的泪,奋进的泪,这更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和信心。这一年,他自费到天津茂林书法学院学习书法,在这里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书法史,真正了解了宋四家:苏、蔡、米、黄;唐四家:颜、柳、欧、赵。临摹了晋帖、唐楷及诸家名帖。他临欧体独有见长,所以深得学院陈云君副院长、李鹤年先生的器重,收为入室弟子;同时在陈云君引荐下结识了启功先生,在启功先生门下历时一年半时间的学习,启功先生的人品、艺品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和启迪。他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所学知识的浅薄,他觉得来到书院学习,就像小溪走进了大海,井底之蛙看见了的蓝天,让他充分领略到书法艺术的广博和深厚,他充分吮吸大海的精华和营养。因年龄偏大,他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感觉每天的时间过得快了,日头落得早了,常常学习理论知识或临学书帖到深夜一两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就是留给勤奋的人的。1991年,他完成了学院的全部学业,并且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受到学院的肯定和好评。学院推荐他到徐州市淮海书法学院任教,一干就是三年。1996年,他受聘于山西太原南洋国际学校任书法老师,一干就是八年。2003年,他回到久别的故乡原平,在城区开设第一个书画部“无尘斋”书画部。期间,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中2008年,他和原平籍书法家陈高楼先生在日本大坂早稻田大学举办个人展,促进了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2011年7月在忻州市群众艺术馆举办“忻定原八人展”,轰动了秀容古城。
近年来,70多岁的李新锁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屡次获奖,
但这些获奖证书却略显苍白,丰满鲜活的艺术生命还须他的作品来体现。
李新锁的艺术观点是:艺术是社会的,作品好坏只有交给社会评判;书无定法,艺无止境,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只有独特的,才是中国的、世界的。
李新锁学书首先以传统的历代名家名帖入手,他临“二王”,临“颜、柳、欧、赵”,尤以临欧见长。欧楷劲健势紧,骨气劲峭,锋骨凛凛,法度谨严,尤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佳。他学欧但并不拘泥于欧,取诸家所长,又完全走出了他们,他凭借字体峻秀,笔力劲健,结体严谨,线条险峭的书法艺术走出了真正的自己。他的行楷通常是挥写自己意趣的书体,洒脱流畅,用笔不拘,笔韵生动。特别是小楷,笔力劲健,力透纸背,有鬼斧神工之妙,有的笔划有飞来之灵气,险峻中力破余地而通体不偏不倚不失严谨。
李新锁的人生因书法而美丽。李玉生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