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华出生于1963年10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2001年起担任五寨县梁家坪乡梁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十几年来,他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
梁家坪村,共有258户人家,718口人,6100亩耕地,2001年前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700元。村里不仅穷,而且治安混乱,民事纠纷上访告状不断,各项工作难以开展。村民们守着一梁好田地,过着贫困的苦日子。
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程华舍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从乡文化员兼党委秘书的岗位上回到了村里,挑起了这副治理后进村的重担。
一上任,程华就把村班子建设紧紧地抓在手上,严格执行“
三会一课”、“党支部和村委会学习”、“党员议事”、“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党员一对一帮扶”等制度,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支部班子整体合力得到有力凝聚。他先后发展了5名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涌现出了程月明、程步高等一批觉悟高、观念新、带动能力强的党员,并先后投入20余万元资金建起了藏书10万余册的农民文化书屋,购置了羽毛球、乒乓球、健身器材等文体用品,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充电”、休闲、放松的环境。村民之间扯皮打架、喝酒赌博的事少了,学习健身、唱歌跳舞的人多了,民风得到了极大转变。
在抓好组织建设的同时,程华十分注重对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整治,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通村路、街巷硬化路6.5公里,新建文化广场1200平米,戏台1座,在村内所有街道上安装了路灯;投资150万元新凿580米机井一眼,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0%;投资20万元进行了村四旁绿化;投资6万元进行了旱厕改造;投资3万元建起了垃圾处理点3处。把过去一个高低崎岖不平,黄沙、垃圾满地的破烂村建设成了一个美丽、整洁、祥和的新农村。
提起五寨梁家坪的马铃薯,在全省可算是小有名气。梁家坪村资源条件差,以往种植品种单一效益低,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贫穷落后的状况,程华先后自费去宁夏、甘肃、内蒙、河北等地学习经验,最终敲定了以马铃薯兴村、以马铃薯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并带着村两委干部实施了“我是党员我先干,我是干部跟我干”的党员示范工程,带领五名党员率先种植50亩进行试验示范,亩产达到6000多斤,比传统种植产量翻了3倍,在全市农作物观摩会中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关注。
2012年,他卖掉自己的房子、找亲朋好友借款,筹措资金1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有25户、76口人参加的“五寨县梁家坪乡黄土地脱毒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脱毒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的繁育和商品薯购销。经过几年的运行,合作社现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建有露天货仓2000平米、土豆储存窖1000平米、分检厂房1000平米、人员宿舍办公区260平米,原种繁育基地50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2000亩,种植联系户辐射五寨、岢岚8个乡镇1373家农户,年种植面积35000余亩,年生产商品型薯、加工型薯10万余吨,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希望产业,而他自己一家仍住在合作社的彩钢房内。
程华同志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多年来,先后17次被五寨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忻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评为“创新树旗”先进个人;2013年被省爱委会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被忻州市委组织部授予“优秀杰出乡土人才”;2017年5月被忻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