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心系百姓真情服务埋头苦干担当奉献
2017年05月27日 11时47分   忻州日报

——记保德县义门镇庙峁村第一书记戴俊东

戴俊东是保德县义门镇庙峁村的第一书记。庙峁村位于义门镇的西南部,全村人口共209户,2016年建档立卡“回头看”贫困户有61户149人。刚到庙峁村时,群众对他这个“第一书记”并不信任。面对质疑,戴俊东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让庙峁村的老百姓把我当成自家人,把庙峁村帮扶好、建设好。”随后,他用了两个月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村委会办公室,都能看到他跟群众交流谈心的身影,戴俊东用实际行动感动着庙峁村的老百姓。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戴俊东将走访情况记录成册,制作了《庙峁村家庭信息登记表》和《贫困户台账》,上面除了基本信息外还包括土地面积、户别、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帮扶干部的信息等等。准确完整的资料方便了戴俊东开展工作,也为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把县里印制的惠民政策浓缩成表格,分门别类制成图版挂在了村委办公室,让村民一目了然。

庙峁村人多地少,种植条件又差,让有限的土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推动全村脱贫致富的关键。为此,戴俊东邀请专家到村给村民讲解先进的农业种植知识,让他们学技术、开眼界、转观念。经考察,戴俊东了解到花椒树产量大、易管理、有市场,林下还可以种苜蓿、草大黄等饲草,于是说服村民开始种植花椒。随后,戴俊东带领村民到陕西省府谷县进行考察。经过实地考察熟悉市场,村民们种植花椒树的积极性很高,目前正在为种植做准备。

去年7月,戴俊东与中部引黄工程组多次沟通,为村里填土2万立方米,新增复垦土地将近10余亩,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期间,他还与村内驻地的企业协商交流,为村里符合条件的青壮劳力争取就业岗位。在戴俊东的努力下,村里15个家庭有了固定收入,还建起3个养殖合作社,村民的收入逐渐增多,2016年庙峁村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实事好事,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党支部书记杨勇说起戴俊东直竖大拇指:“他这个人人品好、素质高、有思想、能力强,是个能扑下身子埋头苦干的实干家!”

在工作实践中,戴俊东意识到农村要进步、群众要致富,必须要加强党建引领,团结带领村民齐心协力加油干。戴俊东到任后,在进村入户了解村民经济收入、生活情况等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对村民的文化程度、思想素质等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解决支部建设上存在的“散、瘫、软”问题,戴俊东一是把本村文化程度高、群众信赖,既懂政策又会经营管理的村民选进村两委班子;二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及干部的正规化和制度化管理新路子,精减干部,纯洁干部队伍,实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并兼任村民组长、党小组组长,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壮大党员队伍,提高村民参与意识,提升村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水平,使村里的重大村务都能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班子正常运行后,在他的带领下,先后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座谈会、村民代表会、老党员座谈会、个体经营致富能手座谈会等,帮助村“两委”理出“调整种植业、发展养殖业、推动个体业、壮大村集体、建设文明富裕新村”的发展思路。同时,充分利用县乡两级各类培训机会,对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进行培训,开阔视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并通过宣传宣讲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和能力。

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村子的风气变好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戴俊东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在庙峁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中。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争先恐后摘穷帽,齐心协力拔穷根”。这个山梁上的小村庄正发生着让人欣喜的变化。(徐彩云 翟艳霞)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