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前,齐峰勇和其他人一样无忧无虑地工作、生活,展望着美好未来。有一天,他忽然觉得腰痛难忍,便到医院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结果让年轻的齐峰勇有些猝不及防。那一年,家里人带他四处求医问药。一次偶然的机会,齐峰勇接受了定襄县残联的康复与技能培训,他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在社会闯荡。之后,齐峰勇承揽过建筑业务,承包过两百多亩的盐碱地,摸索出一整套盐碱改良技术……
2013年是齐峰勇事业的转折点。这一年,忻州市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发展羊产业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在大部分人尚处于观望状态时,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齐峰勇却敏锐地捕捉到羊产业即将迎来发展高峰的大好时机,他把目光投向定襄县蒋村乡一个叫簸箕仉的边远山村。
齐峰勇的老家就在定襄县簸箕仉村。每一年春节和清明节,齐峰勇的父亲都会带着他们兄弟几个回老家给先人扫墓。齐峰勇记得村西有条荒芜的黄土沟,避风向阳,是圈养羊群的绝佳之地。经过实地考察,齐峰勇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设想。他打算建一个全封闭的养殖场,引入“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行肉羊围栏饲养,由此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齐峰勇来到簸箕仉村委会,介绍了自己的想法,竟与村委会“办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村民”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双方很快签订了荒地承包合同。齐峰勇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带着那份荒地承包合同,开始了前期的筹备工作。
齐峰勇拖着他僵硬的身体,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从注册农民合作社到向项目主管单位提出申请,再到申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到各项审批手续陆续办完,齐峰勇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忙着筹措资金,租赁建设机械……当推土机、轧道机、挖掘机轰隆隆地开进工地时,齐峰勇又在工地上跑来跑去,调度司机怎么平整场地,怎么夯实基础,哪里要砌石头,哪里要修排水沟,水井在哪里凿,电线怎么铺设……无论土建工程,还是接下来的机械设备购置,养殖场工人招聘,事无巨细,齐峰勇都一一落实。一天下来,他觉得浑身关节都像散架一样。
“创业真难啊!”今天,齐峰勇想到创业之初的艰难仍心有余悸。白天在工地上忙得不可开交,晚上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还要考虑第二天的工程进度和资金支出。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养殖场终于初见规模,建成总面积达四千多平方米的养殖区,6排羊舍共计1500平方米,干草棚300平方米,运动场2300平方米,管理区300平方米,饲养规模从最初的200只黑山羊,发展到后来的600只、1000只。随后,完善养殖场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养殖区消毒环节、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饲草料的精研配制、提高羔羊成活率、扩大肉羊销售范围……逐渐成为齐峰勇的日常工作。
磨难过早地眷顾了齐峰勇,只有38岁的他,看上去仿佛已年过半百,身体的病痛没有减弱他对生活和事业的热忱,齐峰勇说他曾经得到过社会各界的帮助,使他重拾希望,现在要脚踏实地做事,成为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农民企业家,尽他所能回报社会。(杨晋林)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