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近日报道,家住上海的13岁女孩小苏用妈妈手机偷偷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就花了25万元。面对消失的血汗钱,家长最终选择报警。但由于不构成诈骗,公安机关没有办法受理。(据《光明日报》)
除了打赏网络主播外,熊孩子为网络游戏巨额消费的例子也屡被曝出,真正是“孩子小手一点,家长倾家荡产。”究其原因,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对手机爱不释手,对很多新功能、新玩法了如指掌,他们知道用手机怎么支付,但对钱却没什么概念。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把手机当作哄孩子的工具,却忽略了手机的“钱包”功能和对孩子的相关教育。另一方面,很多网络直播、游戏平台管理存在漏洞,准入门槛低,安全系数不高,对未成年人缺乏有效的保护。
移动互联网时代,家长想要让孩子完全不接触手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教育,引导他们对网络游戏、直播、手机支付等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消费加强监管,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各大网络平台也要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对实名认证、消费额度设置等环节加强完善,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肩负起应担的社会责任。(实习记者 王菲)
(责任编辑:籍俊霞)